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姚嘉凌

个人简介

个人简况 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经历: 2010.9-2012.12,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 2013.3-2014.3,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访学; 2018.9-2019.9,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汽车工程系访学。 主要学术荣誉: 2015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2014年被评为校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17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主要成果 一、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排名 1. 基于强非线性系统振动利用的汽车主动倾摆机理与控制研究 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51975299 2020.1-2023.12 60万 负责人 2. 基于新型大阻尼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主动倾摆机理与控制研究 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NO.:BK20181403 2018.7-2021.6 10万 负责人 3. 基于智能轮胎的阻尼半主动悬架刚度调节侧向稳定性控制机理 人才基金“六大人才高峰”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NO.:JXQC-005 2015.9-2019.12 5万 负责人 4. 新型磁流变减振器设计开发 企业合作 企业委托项目 2018.9-2020.12 12万 负责人 5. 汽车主动侧倾的运动-动力学特性及控制研究 访问学者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 2018.9-2019.9 16万 负责人 6. 全路况导航连续协调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 NO.:2011M500606 2011.11-2012.11 3万 负责人 7. 基于车载导航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全路况连续协调控制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面上项目 NO.:11KJB580004 2011.9-2012.12 3万 负责人 8. 路况频率自适应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 江苏省教育厅 2013.3-2014.3 14万 负责人 三、专著教材 序号 名称 类别 出版单位 日期 排名 1. 汽车试验学 教材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年8月 主编(第1) 2.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 教材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3-1 副主编 3. 汽车运用工程 教材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年11月 参编 4. 汽车电工实用技术手册(第二版) 专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 参编 四、成果获奖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颁奖部门 奖项及等级 日期 排名 1. 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三等奖 2017.12.29 第三 2. 汽车四分之一模拟悬架试验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明专利 2010.11.10 唯一 3. 磁流变减振器建模方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明专利 2011.06.15 第一 4. 一种磁流变减振器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明专利 2018.02.13 第一 5. 基于大阻尼力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汽车主动倾摆控制方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明专利 2018.03.30 第一 6. 汽车四分之一模拟悬架系统及减振器特性综合试验 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2008.03.12 唯一 7. 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南京林业大学 个人奖 2014.4 个人奖 8. 2015年优秀教师 南京林业大学 个人奖 2015.12 个人奖 9. 2010届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南京林业大学 个人奖 2010.06 个人奖 10.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指导教师 江苏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 2015.11 1/1 11. 南京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 南京市科协 优秀奖 2015.12 1/5 12. 2014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技术分会 三等奖 2014.08 1/3 13. 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 一等奖 (排第1) 2010.08 1/3 14.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优秀奖 2009.12 1/4 15. 2007-2008年度优秀论文 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 二等奖 2009.7 1/2 16. 自制实验仪器奖 南京林业大学 三等奖 2007.12 1/3 17. 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 中国农学会 三等奖 2005.09 1/3 教授课程 本科生: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器及电控技术、虚拟仪器及LABVIEW、汽车电子专业英语、汽车运用工程学、汽车电子专业导论 硕士研究生:汽车动力学、汽车运用工程专题、节能与排放控制

研究领域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智能无人车辆,车辆主动安全与控制,车辆及其零部件设计与优化等,主要内容如下: 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研究车辆底盘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相互作用规律及建模方法,研究车辆底盘系统动力学的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稳定性问题及变化规律,研究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车辆系统的控制和集成研究,研究新型智能悬架和其他新型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和控制问题。 2.智能无人车辆 运用机器/深度学习、传感器融合、运动规划、机器视觉、网联车辆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技术,研究无人车辆的信号感知、处理和融合,路径规划和路径跟踪;研究无人驾驶及网联车辆环境下的车辆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防侧翻控制问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硬件在环、实车试验等方法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 3.车辆主动安全与控制 采用新控制理论、设计新方法、提出新思路,研究车辆转向、悬架、驱动、制动等系统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及控制问题,研究智能悬架系统对操纵稳定性、机动性、防侧翻能力的作用及其动力学控制问题。针对越野、林用、军用车辆及无人驾驶环境,研究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机动性、防侧翻能力的动力学及其控制问题。 4.车辆及其零部件设计与优化 采用现代设计理论、优化理论和技术、电磁理论、磁流变技术等理论和方法进行汽车及其零件的设计研究,重点设计新型智能悬架系统及零部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卷期 作者排名 收录 1. Automobile active tilt control based on active suspension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10(10): 1-9. 第一 SCI/EI 2. 基于主动悬架的车辆主动侧倾控制研究 机械强度 2018, (03): 534-539. 第一 CSCD/SCD 3. HMM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车辆侧翻预警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7(11): 178-182. 第一 中文核心 4. Lateral stability control based on the roll moment distribution using a semiactive suspens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7, 231(12): 1627-1639. 第一 SCI/EI 5. Improving lateral stability by distributing roll moment via semi-active suspension FISITA 2016 World Automotive Congress, Bexco, Busan, Korea 2016, pp: 1-19. 第一 国际会议报告/分会主席 6. 基于半主动悬架侧倾力矩分配的侧向稳定性控制 汽车工程 2016,38(8):974-980+988. 第一 EI 7. Composite Control and Co-simulation in In-wheel Motor Electric Vehicle Suspension The Ope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2015, 7, 996-1001. 第一 EI 8. 基于车载导航的半主动悬架路况协调控制 机械强度 2015, 37(4):587-592 第一 CSCD/SCD 9. 电动轮汽车半主动悬架振动复合控制及联合仿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技术分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08, pp:304-310. 第一 国内会议报告 10. A novel semi-active suspension design based on decoupling skyhook control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4,16(3):1318-1325. 第一 SCI/EI 11. Development of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Semi-active Vehicle Suspension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2, 19(8):1152-1160 第一 SCI/EI 12. 基于观测器的半主动悬架仿真和实车控制 汽车技术 2012,446(11):13-17. 第一 CSCD/SCD 13. Research on A Composite Polynomial Model for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82-484, pp : 843-847. 第一 EI 14. 多项式模型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1(8):2400-2404 第一 CSCD/SCD 15. 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参考滑模控制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39(4): 5-8+38. 第一 EI 16. 滞回模型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8,24(5):51-54+59. 第一 CSCD/SCD 17. 车辆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1(1):42-46. 第三 CSCD/SCD 18. 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大学教学 2007,3:81-82. 第一 中文核心 19.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for Quarter-car Model using Model Reference Sliding Mode Control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ular Electronics and Safety. 2006, Shanghai 2006, pp:398-402. 第一 EI 20.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发展状况 汽车工程 2006,28 (3):276-280. 第一 中文核心 21. 汽车发动机怠速抖动机理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05,22(2):135-138. 第一 CSCD/SCD 22. 气缸功率变化对发动机振动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29(3) :49-52. 第一 CSCD/SCD 23. 车辆发动机怠速抖动故障规律分析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5,33(4): 17- 20. 第一 中文核心 24. 固体润滑剂对半金属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26(4):59-62. 第一 CSCD/SCD

学术兼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技术分会委员; 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