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谷云庆

个人简介

谷云庆,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表面减阻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研制人员,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各类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重大横向2项。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其中作为主编2部、作为副主编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已被SCI检索12篇、EI检索3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其中已授权32件。担任国际期刊《OceanEngineering》、《Sensors&ActuatorsA.Physical》、《Cellulose》、《AppliedPhysicsA》、《RenewableEnergy》、《AdvancesinMechanicalEngineering》、《ShockandVibration》、《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JournaloftheBrazilianSocietyofMechanicalSciencesandEngineering》、《JournalofAppliedandComputationalMechanics》、《PolymerComposites》、《EngineeringApplicationsofComputationalFluidMechanics》、《过程工程学报》的审稿专家,担任《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第一届通讯员。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杭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成果奖1项;多次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颁发的2017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论坛优秀奖1项。ArchivesofCurrentResearchInternational期刊优秀审稿人。获得学校及学院各类奖励5项。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十佳学术之星等荣誉称号,多人在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中获得大奖。 在研课题 1.水翼表面空化流动机理及仿生射流控制策略研究(LY19E0500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1-2021/12、10万、主持 2.系列高效节能转子泵新产品开发、浙江华天机械有限公司项目、2014/10-2019/12、108万、主持 3.智能永磁微型泵研发、浙江朝朝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项目、2018/01-2019/12、36.5万、主持 4.泵内气液瞬态流演变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517792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01-2021/12、60万、排名第2 5.真空负压下吹填淤泥排水固结动态淤堵特性研究(518792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01-2022/12、60万、排名第2 获奖情况 1.环保用高效自吸离心泵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2.表面仿生射流减阻技术及其应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排名第9 3.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2017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论坛优秀奖,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排名第1 4.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卓然杯”第八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三聚福大杯”第9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6.基于油气管道内壁仿生减阻沟槽加工装置设计,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卓然杯”第八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7.高效节能汽车转子泵的数值实验研究与应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三聚福大杯”第9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8.纳米碳化钨抗磨蚀技术,“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仿生非光滑射流表面耦合减阻特性及对边界层控制研究(LQ15E050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基于仿生射流的水翼表面减阻特性及疲劳寿命研究(2016M6017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3、仿生非光滑射流表面多因素耦合行为及对边界层控制研究(1601028C)、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 4、泵类产品设计研究及相关行业服务、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5、宁波九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智能环保节能型JDL恒压泵系统装置研发 其他 每年招收2-3人,期待你的加入。

研究领域

流体装备表面减阻及测试流体机械抗磨蚀技术血管微流动减阻及血栓抑制减阻材料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1] 牟介刚, 谷云庆. 离心泵设计通用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主编) [2] 牟介刚, 谷云庆, 王旭林, 吴登昊. 浆液泵设计实用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主编) [3] 牟介刚, 李必祥, 谷云庆, 蒋兰芳, 郑水华, 张孝风, 蔡振东. 离心泵设计实用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015  (副主编) SCI检索论文: [1] Gu Yunqing, Yu Songwei, Mou Jiegang, Wu Denghao, Zheng Shuihua.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llaborative drag reduction effect of polymers and surfactants[J]. Materials, 2020, 13(2): 444. [2] Gu Yunqing, Xia Ke, Wu Denghao, Mou Jiegang, Zheng Shuihua.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ar-resistant mechanism of Nano coatings: a review[J]. Coatings, 2020, 10(3): 233. [3] Gu Yunqing, Yu Songwei, Mou Jiegang, Fan Tianxing, Zheng Shuihua, Zhao Ga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drag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 multifactor coupling of a bionic jet surface[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1): 186-194. [4] Gu Yunqing, Liu Nuojia, Mou Jiegang, Zhou Peijian, Qian Heng, Dai Dongshun. Study on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with non-smooth surface[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9, 11(5): 1-12. [5] Gu Yunqing, Zhang Wenqi, Mou Jiegang, Zheng Shuihua, Zhou Peijian, Fan Tianxing. Effect of bionic mantis shrimp groove volute on vortex pump pressure pulsati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8, 25(10): 2399-2409. [6] Gu Yunqing, Fan Tianxing, Mou Jiegang, Wu Denghao, Zheng Shuihua, Wang Eva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n drag reduction of oblique riblet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7, 24(6): 1379-1386. [7] Gu Yunqing, Liu Tao, Mu Jiegang, Shi Zhengzan, Zhou Peijian. Analysis of drag reduction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turbulent[J]. Applied Bionics and Biomechanics, 2017, 2017: Article ID 6858720: 1-8. [8] Gu Yunqing, Zhang Weiqi, Mou Jiegang, Zheng Shuihua, Jiang Lanfang, Sun Zhuangzhi, Wang Evan.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mimet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9(12): 1-13.   [9] Gu Yunqing, Fan Tianxing, Mou Jiegang, Yu Weibo, Zhao Gang, Wang Evan. Experiment research on hot-rolling processing of nonsmooth pit surface[J]. Applied Bionics and Biomechanics, 2016, 2016: Article ID 4915974: 1-10. [10] 谷云庆, 牟介刚, 代东顺, 郑水华, 蒋兰芳, 吴登昊, 任芸, 刘福庆. 基于蚯蚓背孔射流的仿生射流表面减阻性能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 64(2): 024701. [11] Gu Yunqing, Mou Jiegang, Dai Dongshun, Zheng Shuihua, Wu Denghao, Jiang Lanfang, Shi Hanyu, Wang Evan. Effect of pumping chamber on performance of non-overload centrifugal pump[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5, 22(8): 2989-2997. [12] Gu Yunqing, Zhao Gang, Zheng Jinxing, Li Zhaoyuan, Liu Wenbo, Muhammad F K.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drag reduction of non-smooth bionic jet surface[J]. Ocean Engineering, 2014, 81: 50-57. 授权发明专利: [1] 谷云庆, 范天星, 牟介刚, 刘剑, 代东顺, 郑水华, 钱亨, 陈莹, 陈真富. 一种旋转式非光滑表面减阻测量实验装置. ZL201510641687.1 [2] 谷云庆, 牟介刚, 施郑赞, 范天星, 吴登昊, 郑水华,周佩剑, 陈真富, 吴振兴, 唐佳新. 基于仿生的水下射流表面减阻测试装置. ZL201511015655.7 [3] 谷云庆, 牟介刚, 范天星, 吴登昊, 周佩剑, 郑水华, 陈真富, 吴振兴, 唐佳新, 陆明羽. 一种可移动式摩擦阻力系数测试装置. ZL201510740610.X [4] 谷云庆, 张文奇, 牟介刚, 牟成琪, 吴登昊, 钱亨, 赵李盼, 吴振兴, 张冯烨, 杜魏媛. 一种船舶表面防污减阻装置. ZL201710047909.6 [5] 谷云庆, 刘涛, 牟介刚, 郑水华, 周佩剑, 吴登昊, 牟成琪, 张文奇, 杜魏媛, 张冯烨,  王曼. 一种短距离管道内壁仿生沟槽表面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ZL201710059722.8 [6] 谷云庆, 张文奇, 牟介刚, 牟成琪, 吴登昊, 钱亨, 陈真富, 唐佳新, 张冯烨, 杜魏媛. 一种清除船舶表面污物的装置. ZL201710154419.6 [7] 谷云庆, 刘涛, 牟介刚, 郑水华, 周佩剑, 吴登昊, 牟成琪, 张文奇, 杜魏媛, 张冯烨,  王曼. 一种主体零件右端缺口的铣削专用夹具及其切削方法. ZL201710058242.X [8] 谷云庆, 牟介刚, 施郑赞, 王浩帅, 吴登昊, 郑水华, 周佩剑, 简捷, 赵李盼. 一种基于仿生射流的减阻表面的测试装置. ZL201610526081.8 [9] 谷云庆, 牟介刚, 施郑赞, 王浩帅, 周佩剑, 吴登昊, 郑水华, 赵李盼, 简捷. 基于水下的多功能仿生减阻测试装置. ZL201610861519.8 [10] 谷云庆, 牟介刚, 郑水华, 代东顺, 刘剑, 钱亨, 陈莹, 陈真富, 范天星. 一种船舶螺旋桨缠绕物切割装置. ZL201510178694.2 [11] 谷云庆, 刘涛, 牟介刚, 郑水华, 吴登昊, 周佩剑, 王曼, 牟成琪, 张文奇, 杜魏媛, 张冯烨. 一种管道外壁仿生沟槽表面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ZL201710415076.4

学术兼职

现为中国计量大学流体装备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泵系统绿色节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山东省泵类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工程学会成员、中国仿生工程学会成员、中国泵业高端人才联合会成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