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魏东平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4.04至1997.03 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物理系, 理学博士 1986.09至1989.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理学硕士 1981.09至1986.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理学学士 1979.09至1981.06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原巢县第一中学】, 高中 职业经历: 2002.05至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教授 1997.11至2002.0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副教授 1989.06至1997.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助教、讲师 学术访问与交流: 2016.08 德国波斯坦GFZ地学中心,访问教授 2007.10 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与中华文化大学理学院,学术访问 2006.02 澳大利亚BHP Billiton公司墨尔本技术中心,客座教授 2005.05至2005.06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地球大气与海洋系, 客座教授 2005.01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 客座教授 2001.06至2001.09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 1997.04至1997.07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访问学者 1993.10至1994.03 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物理系, 研究学生(Research Student) 学术与职业荣誉: 2018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杰出贡献教师奖 2018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2015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09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特别贡献奖 1999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 1995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正在讲授课程等: 1、《地球物理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Geophysics,学时/学分: 60/4),本课程为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也可作为地质学、海洋科学及大气科学等其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固体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与固体潮、地热学以及这些相关研究领域一些最新的基础研究成果等。结合有关教学课件,使学生掌握固体地球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2007-2008学年度及2011-2012学年度的校级优秀课程。 2、《地球物理学前沿进展》(课程组织与协调),学时/学分:系列讲座形式。 曾经讲授课程: 1、《地学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in Geosciences, 学时/学分:40/2),本课程为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地质学、海洋科学及大气科学等其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通过介绍一些常用地学数据的处理方法,这些地学观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地球物理、地质学及相关地学研究领域,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与固体潮、地球化学及现代大地测量与遥感观测等。结合有关教学课件与软件,使学生了解领域内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地球物理经典文献阅读》(Classical Literature Reading in Geophysics,学时/学分:20/1),本讨论班是为地球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通过阅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地球物理文献,透过这些文献与该领域历史上的相关领军人物进行对话,了解他们对于地球物理学基本概念等的深刻理解。 3、《地球内部物理学》,学时/学分: 80/4。 4、《数字信号处理与数字地震学》,学时/学分:72/4。 5、《地球介质力学》,学时/学分:72/4。 主要研究工作: 对东亚地区的微板块运动做出了重要工作,首次明确从欧亚板块划分出独立的阿穆利亚(Amuria)微板块,给出在贝加尔隆起有每年至少0.4至0.7 mm的扩张速率,及日本海东缘的每年6至15 mm与日本南海地槽带的每年51至66 mm收敛速率的结果,并与最新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本项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被国内外同行在Nature、JGR、EPSL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它引200余次,并写进多本地球动力学等相关领域的教科书。 提出了软流层静压推力的概念,可以将传统意义上针对海洋板块型而言的洋脊推力扩展至大陆型板块;据此可以比较简明有效地解释海洋与大陆过渡区域及重力非均衡区域观测得到的复杂应力场图象,并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板内应力场及其板块运动驱动机制等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此外,在俯冲带的板块俯冲机理、俯冲板片的双地震带分布特征、地球物理学中的数据挖掘理论及上地幔间断面相关震相等的理论分析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GRL、JGR、PAGEOPH、Tectonophysics及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自1997年回国工作至今,主持完成及在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并一直保持与国内外研究同行建立的良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目前在研项目: 1、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地震孕育破裂物理场研究》,2013.10至2018.12,主要参加者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楔形鄂霍次克板块的俯冲与被俯冲及其板内洋缘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研究(41474086),2015.1至2018.12,项目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楔形南太平洋地区两类典型三联点岩石层热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研究(41874115),2019.01至2022.12,项目主持人 招生信息: 目前,本人在以下相关学科专业招收攻读博士与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固体地球物理学;2、地球动力学;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具体招生方向为:1、地球动力学;2、地震学;3、物理大地测量学 特别欢迎对地球内部物理学、板块动力驱动机制、俯冲带俯冲机理及三联点演化等地球动力学相关研究感兴趣者踊跃报考。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Changyi Xu, Xiao Yu, and Dongping Wei, Implicit expansion rate of the Earth in global plate motions,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10, 228-234, 2019 Yuanjie Li, Qing-Song Liu, Dongping Wei, Sanzhong Li, Yongjae Yu, Variations of Earth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for the Past 5 Myr Derived From Marine Magnetic Anomalies in a Slow‐to‐Intermediate Spreading South Atlantic Ridge, 123, 7321-7337,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https://doi.org/10.1029/2018JB016099, 2018 Yanan SHI, Dongping Wei, Zhong-Hai LI, Ming-Qi LIU, Mengxue LIU, Subduction mode selection during slab and mantle transition zone interaction: Numerical modeling,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https://doi.org/10.1007/s00024-017-1762-0, 175(2), 529-548, 2018 Qianqian Liu, Yanan Shi, Dongping Wei, Peng Han, Shunyun Chen, Peixun Liu, and Liqiang Liu, Near-surface Geothermal Gradient Observation and Geothermal Analyses in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CTA Geologica Sinica, 91(2), 414-428, 2017 Peng Han, Dongping Wei, Keliang Zhang, Zhentian Sun, and Xiaoya Zhou, Lattice-Preferred orientations of olivine in subducting oceanic lithosphere derived from the observed seismic anisotropies in double seismic zones, Earthquake Science, DOI 10.1007/s11589-016-0160-5, 29(4), 243-258, 2016 Changyi Xu, Dongping Wei, and Wenke Sun, Contribution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s on the current expansion of the Earth,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Journal of Geodynamics, 99, 10-15, 2016 Liu Qianqian, Wei Dongping, Zhang Xiaohui, Sun Zhentian. Explorationof Regional Surface Average Heat Flow from Meteorological and Geothermal Series. Applied Geophysics. 10(4), 495-505, DOI: 10.1007/s11770-013-0406-0, 2013 Zhang, Xiaohui, Zhiqiu Gao, and Dongping Wei, The Sensitivity of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to Soil Thermal Properties Using the Simple Biosphere Model (SiB2), A 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9(3), 623-634, 2012 Zhang K., D. Wei. Correlation between plate age and layer separation of double seismic zones, Earthquake Science, 25: 95-101, doi:10.1007/s11589-012-0835-5, 2012 Zhang K., D. Wei.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ouble seismic zones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hinese J. Geophys. 54(11): 2838-2850, 2011 Zhang K., Wei D. Implications from the kinematic pattern of the Longmenshan region. Tectonophysics, 504, 57-64,2011 Li, X., D. Wei, X. Yuan, R. Kind, P. Kumar, H. Zhou, Details of the doublet Moho structure beneath Lhasa, Tibet, obtained by comparison of P and S receiver functions, Bull. Seism. Soc. Am. 101(3), 1259-1269, 2011 Keliang Zhang, Dongping Wei. A kinematic thermal model for descending slab with velocity boundary layers: a case study for Tong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5(1), 211-222, 2011 FENG Xiang-dong, WEI Dong-ping, and CHEN Qi-fu, Discussion on the dynamic mechanics of great Huabei area based on the observed stress dat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8(1): 1-11, 2005. HUANG Xi-ying, WEI Dong-ping, CHEN Qi-fu, CHEN Hong, An analysis on short-wave components of the global stress field,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6(1): 42-49, 2003. Wei, Dongping and Chen, Qi-fu, Implicit Randomness in Earthquakes, Geophys. Res. Lett., 29(8), 10.1029/2001GL013795, 2002. Wei, D., Asthenospheric Static Push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Plate Dynamics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6(1), 4-13, 2000 Wei, D., H. Zhou, and Z. Wang, Low velocity zone of upper mantle and its effect on PdSwr related to 670-km discontinuity,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1), 67-74, 2000 Wei D. and Seno T., Determination of the Amurian plate motion. In Flower M, Chung S-L, Lo C-L, and Lee T-Y eds. Mantle Dynamics and Plate Interactions in East Asia. Geodynamics Series 27, 337-346, 1998. Wei, D., Y. Shi, M. Tang, and W. Dong, Calculation of Heat Flow from Meteorological Dat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35(4), 553-560, 1992.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常委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地震预报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5.6 - 《中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科编辑委员会地球动力学卷主编 2011.4 -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2009.1 - 《Applied Geophysics》编委 2008 - 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第12、13届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