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裴为华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招生方向 神经接口器件及应用 便携式生理传感器 教育背景 2007-11--2012-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2-09--2005-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博士 工作简历 2013-01~现在,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 2005-06~2007-11,中国科学院导体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教授课程 硅微机械传感器 光电子与微电子集成 硅微机械加工 生物芯片技术前沿 奖励信息 (1) 便携式人体生理信号检测系统研发及应该, 二等奖, 省级, 2012 专利成果 ( 1 ) 一种长期记录生理电信号的侵入式斜针无痛皮肤干电极器件, 发明, 200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0910242338.7 ( 2 ) 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 , 实用新型, 200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0720190755.8 ( 3 ) 一种制作皮肤干电极的方法,, 发明, 200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0710118867.7 ( 4 ) 取向碳纳米管自粘附干电极及其制备工艺, 发明,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810042398.3 ( 5 ) 一种集中供湿的脑电帽及柔性微渗电极结构, 发明,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1020694.6 ( 6 ) 神经元活动检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发明,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910202074.6 ( 7 ) 神经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910132172.7 ( 8 ) 一种1024导高通量神经电极的设计版图, 实用新型,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19560900.X ( 9 ) 一种带屏蔽层的128通道神经电极的设计版图, 实用新型,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19560905.0 ( 10 ) 一种带屏蔽层的32通道神经电极的设计版图, 实用新型,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19560904.2 ( 11 ) 基于角膜接触镜光栅的穿戴式眼压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发明,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811559115.9 ( 12 ) 201910145025.3, 发明,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基于角膜接触镜的光学眼压检测设备及制备、使用方法 发表著作 (1) electrode array for neural interface, Springer, 2017-12, 第 2 作者 科研项目 ( 1 ) 在体神经信号采集系统及集成技术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4-12 ( 2 ) 光电极及其在神经电刺激与记录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3-01--2015-12 ( 3 ) 纳米修饰的植入电极材料及器件,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4-12 ( 4 ) 新型神经微电极阵列制备技术, 主持, 部委级, 2014-06--2016-12 ( 5 ) 角膜接触镜式无线眼压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7-01--2021-12 ( 6 ) 在体神经信息微纳电极器件及集成技术基础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1-01--2015-10 ( 7 ) 用于神经接口的纳米光电传感机理及器件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3-01--2017-12 ( 8 ) 在体微纳光电器件与芯片集成技术及应用, 主持, 国家级, 2017-07--2022-06 ( 9 ) 仿生假肢手感知与控制的神经信息解析和交互技术, 参与, 国家级, 2018-07--2022-12 ( 10 ) 神经信号检测和调控新技术, 主持, 部委级, 2019-01--2019-12 参与会议 (1)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AS SENSING ELEMENT FOR INTRAOCULAR PRESSURE MONITORING Zhiduo Liu 2019-03-14 (2)Design of High-Density Electrodes for EEG Acquisition 2018-07-21 (3)Microelectrode,a key device for neuro interface 中德前言论坛 Weihua Pei 2013-05-23 合作情况 清华大学医学院神经工程实验室高小榕教授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蓝宁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林龙年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主要为神经接口和脑机交互,研究用于记录或干预神经活动的器件和相关技术。通过微纳加工和表面功能修饰,研究电极与组织界面特性与提取信号信噪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高通量、高性能的植入式神经微电极传感阵列器件;研究满足在体环境下使用的便捷式脑电传感材料、器件和对应的安放及信号读出系统。探索和开发新的神经信号感知和干预方法及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5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 项。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A Dry Electrode Ca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Electronics, 2019-10, 通讯作者 (2) 植入式多通道神经微电极的发展, 分析化学, 2019-10, 通讯作者 (3) 可植入的无线供能LED阵列, An implantable wireless powered LED arrray,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9-05, 第 2 作者 (4) A high-speed SSVEP-based BCI using dry electrod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8-07, 通讯作者 (5) An implantable optrode composed of fiber and flexible thin-film electrode,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8-06, 通讯作者 (6) Assessing a novel Micro-seepage electrode with flexible tips for wearable EEG acquisition, 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 2018-03, 通讯作者 (7) Improving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layers of an implantable Parylene-C Electrode, Sensor and actuator A, 2017-07, 通讯作者 (8) 皮肤电势变化不敏感电极研究, Skin-Potential Variation Insensitive Dry Electrodes for ECG Recor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7-03, 第 1 作者 (9) A Self-Wetting Paper Electrode for Ubiquitous Bio-Potential Monitoring,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7-03, 通讯作者 (10) CNT与PEDOT镀覆电极用于神经接口性能改善, PEDOT/MWCNT composite films coated microelectrode arrays for neural interface improvement, Sensors and Actuators , 2013, 通讯作者 (11) parylene覆型抗粘附在PDMS翻模中的应用, Conformal coating of parylene for surface anti-adhesion in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double casting technique,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 2012, 通讯作者 (12) 复合绝缘膜层结构在硅基神经微电极上的应用, A Composite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Silicon-Based Planar Neuroprobes, Chinese Science F, 2012, 通讯作者 (13) 一种用于细胞图形化及选择性去粘附的集成器件, An integrated device for patterning cells and selectively detaching, Biomedical Microdevices, 2012, 通讯作者 (14) 利用SOI技术制备的32导神经微电极器件, 32-sites Neural Probe fabricated with SOI substrate, Chinese Science, 2009, 通讯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