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康建成

个人简介

康建成,1957年4月生。从事学科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高等教育经历:1978年3月-1982年元月,新疆大学(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1982年2月-198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导师施雅风院士),获理学硕士。1987年9月-1990年12月,兰州大学地理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导师李吉均院士),获理学博士。 科研和教学工作经历:1984年10月-198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研实员;1985年12月-1990年12月,兰州大学地理系,历任助教、讲师;1990年12月-2005年1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任研究员,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冰川学研究室主任(正处级)、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所)党委委员、中心(所)科技委委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海洋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2005年2月-2018年3月,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系教授。历任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地理学与城市环境》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外工作经历:先后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地球海洋空间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冰川•地球物理•环境实验室(LGGE)、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国际北极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两次参加澳大利亚国家南极考察队,多次参加中国国家南北极考察队。 主要科研经历:从事过南极、北极冰川、冰盖、海冰考察研究,青藏高原及极高山区地理气候环境考察研究,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环境考察研究。 承担过国家攻关、国家专项、国家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项目等40多项。 发表了论文、著(含合作)240多篇;其中有《Science》、《QuaternaryResearch》、《JournalofCoastalResearch》、《中国科学》、《科学通报》、《JournalLofTropicalMeteorology》、《SciencesinColdandAridRegions》、《海洋与湖沼》、《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冰川冻土》等刊物。 研究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Daily(中国日报英文版)、东方卫视、解放日报、文汇报、ShanghaiDaily(上海日报)、深圳卫视、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晨报、新民晚报、新发现、海峡之声网、上海科技网、新民网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多次受邀“东方讲坛”等作报告。 在大学主讲课程:《地质学》本科专业课、《全球环境问题》本科选修课,《全球环境问题与挑战》《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全校通识课、公选课,《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导论》《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环境》硕士生课,《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区域环境过程分析》博士生课。 多年受聘国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精品课程”、“长江学者”、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项目、成果的评审专家。 主要获奖情况: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4年,被授予国家海洋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9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浦东新区十佳“五好文明家庭”;1997年,入选首批国家海洋局“双百人才工程──第一梯队”;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及证书;199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雪冰冻土优秀基础理论奖”;2000年,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精英;200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6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地理学会先进工作者”;2017年,荣获“上海市地理学会突出贡献奖”。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目前研究方向: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主要从事海洋水文气候环境、海平面变化,城市土壤环境、水环境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碳排放的环境效应评估。

学术兼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成员,历任中国科技部国家项目评审专家,北欧部长理事会基金会NordForsk项目国际评审专家,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冰川冻土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