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董彦非

个人简介

董彦非(1970.11-),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经历: 主持国家、军队、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多项,获得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EI收录7篇)。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为 《航空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和《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核心刊物审稿二百余篇。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2年7月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2.07-2009.10,空军工程大学,讲师,副教授; 2004.05-2007.04,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 2009.11-2015.03,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5.04-至今,西安航空学院飞行器学院,教授。 主持完成的主要课题: 1.飞翼式无人飞行平台效能分析与作战运用研究,863子项目,2005-2006 2.飞机与发动机大修定价时机研究,军队纵向,2006 3.回收型××机使用保障问题研究,军队纵向,2007 4.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体系研究,航空基金,2011-2013 5.某型无人机外场维护IETM开发,军队纵向,2008 6.空战目标环境生成系统,横向,2006 7.复飞决策与着舰仿真,横向,2007-2008 8.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效能定量计算分析,横向,2014-2015 9.大型无人机载电子/光学传感器协同侦察技术研究,横向,2012-2014 10基于精密进场雷达引导的无人机着陆过程仿真,横向,2012-2013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气动阻力驱动的变后掠翼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 号:2016JM1014); 横向项目1项。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董彦非,胡涛.战斗机综合作战效能评估建模方法.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 (2):9-11 [2]董彦非,谭钊胜,陈晓飞.基于Orbiter的航天器升力式再入特性仿真.航天控 制,2012,30(2):75-79 [3]彭世冲,董彦非.空气中不同间隔凹坑面的减阻性能仿真.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3,33(5):133-140 [4]董彦非,陈元恺,彭金京.可变后掠翼技术发展与展望.飞行力学,2014,32 (2):97-100 [5]DONGYan-fei,PENGShi-chong,YINXiao-hui.NumericalSimulationand DragReductionPerformanceAnalysisofNon-smoothSurfacewithDimplesin Air.JournalofSystemSimulation,2014,26(6):1191-1196 [6]陈元恺,董彦非,彭金京.变后掠翼身组合体阻力特性分析.飞行力学,2014, 32(4):308-311 [7]彭世冲,董彦非.二维非光滑凹坑面减阻性能数值仿真分析.系统仿真学报, 2014,26(1):35-39 [8]李继广,董彦非.雷达性能对无人机着陆引导精度的影响.计算机仿真,2014, 31(9):46-50 [9]陈晓飞,董彦非.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自主着陆过程仿真.火力与指挥 控制,2014,39(11):55-58 [10]董彦非,崔巍,张旺.有人机/无人机协同空战效能评估的综合指数模型.飞行 力学,2014,32(5):472-476 [11]岳源,董彦非.面向任务的有人机/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概率模型.火力与指挥 控制,2015,40(2):53-57 [12]董彦非,张旺,崔巍.有人机/无人机协同空地攻击效能评估的综合指数模型.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40(2):58-6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