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于卓

个人简介

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先后于1983年7月和1987年7月毕业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学专业(学科),1999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学科—饲用作物牧草遗传育种方向,1999年10月~2001年10月由国家公派在日本岩手大学农学部农业生命学科完成博士后研究。曾于1990年11月~1992年12月由单位公派在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深造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学科主任,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给本科生、研究生主讲《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植物生物技术》、《作物育种新进展》、《专业外语》等课程。近5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7人(已毕业5人,在读1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F1染色体的分子原位杂交检测和加倍”、自治区高校科学研究重大领域项目“冰草远缘杂交新品种选育与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拿大披碱草与短芒大麦草杂种F1代育性恢复”及攻关项目“高粱雄不育系与苏丹草杂交新品种育繁和配套技术”等项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蒙古冰草染色体加倍”、“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国家林业局项目“冰草转基因育种”等多项科学研究。主要业绩如下: ①1984年以来,在国内外34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合编出版专著4部,主编《植物生物技术》等校内教材3部。2002年完成的重要研究论文“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1细胞遗传学研究”获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我国著名草地科学家、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亲自颁奖(北京)。 ②主持育成2个优良饲用作物新品种—“蒙农青饲1号高丹草”(2004年4月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登记号:蒙认饲2004001)和“蒙农青饲2号苏丹草”(2004年12月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号:294),该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目前正在推广应用。 ③合作育成“蒙农杂种冰草”新品种(1999年12月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号200,2002年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登记号NK2002022,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目前正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本人排名第二。 ④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成果登记号NK2002023,鉴定结果该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本人排名第二。 上述业绩被选入《内蒙古科技群英谱》第二辑(2004);部分业绩入选《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1998)、《中国当代留学回国学人大典》(第一卷,2003)。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饲用作物牧草的分子标记育种、基因工程育种、遗传资源评价、远缘杂交育种等研究。

学术兼职

现兼任内蒙古自治区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牧草饲用作物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常务理事、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编委、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21世纪生命科学系列教材编委,《草地学报》、《草业学报》、《中国草地》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通讯评委等工作。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