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彭少贤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1978.9-1982.7湖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1988.9-1991.6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1982.7-至今湖北工业大学教授 荣获奖励 1、聚合物绿色改性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八,2015年 2、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 3、指导大学生-“环生科技”团队-聚乳酸降解树脂技术,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赛银奖,2010年 4、高速公路混凝土纤维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 5、高速公路混凝土纤维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武汉市科学进步二等奖,2011年 6、PVC精光护栏技术开发(武汉市科学进步三等奖),2008年 7、新型杀虫剂吡虫啉的合成新工艺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8、地方高校学分制学籍管理模型研究及学籍管理信息决策系统研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5 9、金飞,俞梦婷,陈昊,紫外光固化交联结构聚乳酸降解材料,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2015年 10、李俊成,肖韦,刘昆林,陈婷,王非.聚乳酸基全降解包装材料,“人保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2017年 社会兼职 1、教育部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次人选 3、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委员 4、中国塑料协会加工委员会理事 5、湖北省青年协会理事 6、湖北省复合材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7、中国塑料协会改性委员会理事 8、高分子材料成型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负责人 10、湖北省级化学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11、湖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 12、《湖北造纸》编辑部编委会委员 13、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专家与教育委员会》首批专家 研究课题 1、弥散叠加能量下亚流动态疏解塑化行为及装置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273060 2、通信器件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膜生产开发,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项目编号:2012BAA12005 3、纤维增强再生塑料微孔复合材料,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1C26214202592 4、橡胶密封件表面氟化涂层技术,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0C26214212277; 5、超微孔纳米增强增韧聚烯烃新材料生产,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家发改委[2008]2183号; 6、纳米蒙脱土改性尼龙6及应用技术研究,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5C11046; 7、废轮胎无硫污疏解共混地排管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武汉市科技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760423163; 8、化学工艺中职开发包,教育部、财政部,项目编号:LBZD028; 9、一步法共聚高分子量聚乳酸可降解基料树脂技术研究,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编号:D20111407 10、卫生用品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企业合作) 11、淀粉材料(PSM材料)加工应用技术产学研合作协议(企业合作) 研究成果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一种石墨烯导电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8年 (2)一种原位聚合PLA/MMT降解增强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8年 (3)PLA/MMT降解增强母料共混改性PLA/PBA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7年 (4)一种光活性聚乳酸丙烯酸酯降解材料,(发明专利),2017年 (5)一种光活性聚乳酸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6年 (6)一种再生聚烯烃/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6年 (7)一种尼龙6/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5年 (8)一种高性能再生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4年 (9)、往复对挫挤注塑化方法(发明专利),2011年 (10)、往复对挫塑化挤注装置(发明专利),2008年 (11)、聚合物/纸浆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1年 (12)、内循环可控剪切密炼装置(发明专利),2008年 (13)、斜楔增力合锁模装置(实用新型),2006年 (14)、手形自适应球拍(发明专利),2006年 著作 1、ScanningProbeMicroscopy–PhysicalPropertyCharacterizationNanoscale,InTechOpenAccessPublisher,2012 2、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研究领域

多相聚合物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高分子复合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ZhaoXP,XiongJ,WuT,PengSX,FangPF.SynthesisandPhotoinitiatedCrosslinkingofActivePoly(lacticacid)Materials[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Sci.Ed.(SCI,EI),2018,5 (2)彭少贤,蔡小琳,胡欢,赵西坡.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韧改性聚乳酸最新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EI) (3)王鑫,石敏,余晓磊,彭少贤,赵西坡.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改性聚乳酸(PLA)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11(EI) (4)ChenH,YuXL,ZhouWY,PengSX,ZhaoXP.Highlytoughenedpolylactide(PLA)byreactiveblendingwithnovelpolycaprolactone-basedpolyurethane(PCLU)blends[J].PolymerTesting,2018,70:275-280(SCI) (5)ZhaoX,YuX,ChenH,etal.Interfacialcompatibilityofsuper-toughpoly(lacticacid)/polyurethaneblendsinvestigatedbypositronannihilationlifetimespectroscopy,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8,135,46596(SCI) (6)赵西坡,刘畅,徐敏,彭少贤.无机成核剂改善聚乳酸结晶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8,32(4):1158-1164.(EI) (7)ZhaoXP,DingZ,ZhangYJ,etal.Preparationandcrystallizationkineticsofpolyesteramidebasedonpoly(L-lacticacid)[J].e-Polymers,2018.(SCI) (8)ZhaoXP,CaiX,LiuC,etal.Photo-oxidativeAgingBehaviorsofAcrylicCoatingsduringUVIrradiationInvestigatedbyPositronAnnihilationSpectroscopy[J].ActaPhysicaPolonica,2017,132(5):1527-1531.(SCI) (9)ZhaoXP,XuM,DingZ,etal.ReactiveblendingtoughenedPLAbyinsituformationofpolyurethanecrosslinkedelastomer[J].PolymerScienceSeriesB,2017,59(4):437-442.(SCI) (10)ZhaoXP,DingZ,LinQ,etal.Tougheningofpolylactideviainsituformationofpolyurethanecrosslinkedelastomerduringreactiveblending[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6,134(2).(SCI) (11)ZhaoXP,WuT,LinQ,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OpticalActivePLADegradableMaterials[J].MaterialsScienceForum.2015:464-469.(EI)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