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邓慧平

个人简介

邓慧平,男,1962年4月出生于福建福州,江苏南京溧水人。1982年7月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8月至1991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水资源室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与助理研究员。1991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研究生,1994年7月毕业,理学博士。1994年9月至1995年4月在浙江宁波师范学院任教,担任讲师。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在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7月至2003年3月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及江苏南通师范学院任教,担任讲师。2003年4月担任聊城大学教授至今。2004年11月至2007年4月,在美国加洲大学洛杉基分校地理系作访问研究员。曾主讲气象与气候,气候变化影响,应用气候,地球科学研究进展等课程。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气象学报》、《气候与环境研究〉〉、《生态环境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地理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球科学进展〉〉、〈〈草地学报〉〉、〈〈中国农业气象〉〉、〈〈干旱区地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与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合作项目1项;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多项。2013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叁等奖和聊城大学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各1项,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的主要项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与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陆地表面过程水文模拟研究,2002.1-2003.1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与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尺度水文模拟研究,2004.1-2004.1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展一个基于地形指数的流域水文模型,2006.1-2008.12。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合作项目:可用于陆面模式的流域地形指数模型研究,2007.5-2008.12 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申请的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均匀陆面地形指数模型TOPMODEL的扩展及与陆面模式SSiB的耦合研究,2011.1-2013.12,第2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区域碳-氮-水循环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未来极端降水的响应,2017.1-2021-12,第3位。 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984.1~198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塔里木地区水面蒸发与抑制蒸发试验研究”。主要成员,承担辐射平衡观测分析,水面蒸发气候学计算及水域小气候观测分析工作。 1989.10~199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旱区农田水分循环与能量分配试验研究”。主要成员,承担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观测及农田水循环数值模拟工作。 1995.1~1997.5国家科委“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研究—森林影响专题”。主要成员,主要承担“林窗模型”的调试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阔叶红松林影响动态模拟工作。国家教委科技司“草原生态建设”项目,承担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地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研究。 1999.1-2002.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对莱洲湾地区水资源及水文极端事件的影响”。起先为项目负责人,由于工作调离山东师范大学,后作为课题主要成员承担部分气候变化对莱洲湾地区水资源及水文极端事件影响的分析工作。 2000.5~2001.12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2-310),承担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分析与模拟研究。 2004.11-2007.4陆地植被变化对东亚季风的影响。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该项目中承担具有模拟植被动态变化功能的陆面模式研究与数值模拟工作。科研获奖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叁等奖,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与TOPMODEL的耦合及流域森林植被水文效应模拟,第1位,2013年9月。 聊城大学自然科学类一等奖,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与TOPMODEL的耦合及流域森林植被水文效应模拟,第1位,2013年5月。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塔里木平原水面蒸发与抑制蒸发试验研究,第4位,1987年5月。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气候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及陆面模式发展与数值试验,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SUNShuFen,DENGHuiPing&WANGQian.SimulationandcomparativestudyoftwotypesofTopographicIndexmodelforahomogeneousmountaincatchment.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2014,Vol.57No.9:2089–2099. 孙菽芬,邓慧平,王倩.下垫面非均匀流域的幂指数TOPMODEL的模拟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Vol.19,No.6:735−742. 刘惠民,邓慧平,孙菽芬,肖燕.陆面模式SSiB耦合TOPMODEL对流域水文模拟影响的数值试验.2013,Vol.32,No.3:829-838. 邓慧平,孙菽芬.地形指数模型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的耦合及在流域尺度上的数值模拟.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Vol.42(7):1083-1093. DengHuiping,SunShufen.IncorporationofTOPMODELintolandsurfacemodelSSiBandnumericallytestingtheeffectsofthecorporationatbasinscale.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2012,Vol.55(10):1731-1741. 6邓慧平,刘惠民,肖燕.流域植被与土壤导水系数对青弋江流域水文影响的数值试验.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Vol.23(3):4-9. 7邓慧平.森林对流域蒸发和径流影响的动态模拟.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Vol.23(4):61-64. 8邓慧平.气温变化对西南山区流域森林水文效应影响的模拟.生态环境学报,2012,21(4):601-605. 9肖燕,邓慧平,孙菽芬.按经纬网格与按流域计算的地形指数累积分布函数及均值差异分析.高原气象,2012,31(6):1682-1689. 10邓慧平.森林与径流关系的模拟与分析.地理科学研究(汉斯),2012,1(2):31-38. 11邓慧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和蒸发影响的模拟与分析.地球科学期刊,2012,2(1):34-41. 12邓慧平.梭磨河流域植被和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地球科学期刊,2012,2(3):91-100. 13邓慧平.流域植被水文效应的动态模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2):1404-1409. 14邓慧平,孙菽芬.可用于陆面过程模型的地形指数水文模型中简化参数化方案的研究.气象学报,2010,68(3):351-364. 15DengHuiping,SunShufen.ExtensionofTOPMODELApplicationstotheHeterogeneousLandSurface.2010,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27(1):164-176. 16RutterNandcoauthors(includingHuipingDeng)Evaluationofforestsnowprocessesmodels(SnowMIP2).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2009,VOL.114,D06111,doi:10.1029/2008JD01063. 17SunShufen,DengHuiping.StudyofrainfallrunoffresponseinacatchmentbyusingTopmodelstudy.AdvancesinAtmospheresciences.2004,21(1):87-95. 18邓慧平,李秀彬,陈军峰,等.流域土地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的模拟.地理学报,2003,58(1):53-62. 19邓慧平,李秀彬.地形指数的物理意义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2,(2):103-110 20邓慧平,,李秀彬,陈军峰,等.气候与地表覆被变化对梭磨河流域水文影响的分析.地理科学.2001,21(6):493-497. 21邓慧平.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1,16(3):436-441 22邓慧平,赵明华.气候变化对莱洲湾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9-15. 23邓慧平,刘厚风.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生态学报.2000,20(6):958-963. 24邓慧平,吴正方,周道伟.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43-46 25邓慧平,李爱贞,刘厚风等.气候波动对莱洲湾地区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地理科学.2000,20(1):56-60. 26邓慧平,祝廷成.松嫩草地40余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若干影响研究.地理科学.1999,19(30):220~224. 27邓慧平,祝廷成.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地水、热条件及极端事件的影响.中国草地.1999,(1):1~6. 28邓慧平,祝廷成.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水分和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草地学报.1998,6(2):147~152. 29邓慧平,唐来华,张翼等.沱江流域水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地理学报.1998,53(1):42-48. 30邓慧平,吴正方.松嫩草地未来气候情景.草地学报.1996,4(3):194~200. 31邓慧平,张翼,唐来华.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的日流量随机模拟方法探讨.地理学报.1996,51(增刊):151~160. 32邓慧平,吴正方.气候变化对中国极植气温和日雨量的影响.地理学报.1996,51(增刊):51~57. 33邓慧平,唐来华,张翼.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地理学报.1996,51(增刊):161~170. 34邓慧平.梯度—通量关系不成立时Penman-Monteith方程误差分析.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14~16. 35邓慧平.农田水循环与能量分配的实验及其数值模拟.干旱区地理,1991,14(1):42-47. 36邓慧平.塔里木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确定方法探讨.干旱区地理,1987,10(4):67-73. 37邓慧平.计算新疆有效辐射量的简便公式.干旱区地理,1985,8(2):21-28. 38邓慧平,陈正江.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的长期预报.新疆地理,1984,7(3):59-6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