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贾玉华

个人简介

贾玉华,男,1979年3月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起至今担任水利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师,2010-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做在职博士后研究。2009年参加水利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上岗培训,2011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获校级二等奖,2012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全日制高级英语强化班接受培训并获结业证书,2013年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奖学金,2014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第六届博士后联谊会理事,2015年入选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贾玉华就黄土高原北部不同植被类型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进展:(1)明确了土壤水分格局随植被类型、剖面深度和坡位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从坡面尺度上反映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2)揭示了植被类型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植被类型不同造成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不同,减弱了坡面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使土壤水分空间格局的时间稳定性产生差异;(3)发现柠条和苜蓿引起土壤深层干燥化程度加重并使干层出现,自然恢复即撂荒与退耕还林和还草相比较,是保持土壤水分最好的植被恢复措施。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为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黄土高原覆被变化的效应评价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在《JournalofHydrology》和《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发表。 目前主持的课题有:(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北水蚀风蚀区切沟对土壤水分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地带性分布规律”子课题“土壤调蓄降水机制及对生态系统供水能力研究”;(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黄土坡面土壤干层形成及其动态的研究”;(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别资助项目“黄土区切沟土壤水文效应研究”;(5)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黄土坡面深层土壤水分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参与的课题有:(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旱区土壤干层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造纸废水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修复研究”。 目前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为8.392);获评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一等奖1项,排名第1;获评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个人排名第10(苏芳莉教授为第1完成人);参与编写教材1本,《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范昊明教授主编)。其它方面:曾参与申报国家林业局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研究站、参与建设彰武县阿尔乡荒漠化防治教学实习基地和水利学院试验场南部示范区。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土壤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学术兼职

目前为《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校精品课主讲教师、《林业生态工程学》校一类课负责人和国际期刊《JournalofHydrology》与《Catena》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