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武俊瑞

个人简介

武俊瑞,男,1977年5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畜产品加工研究室主任,乳品方向负责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技特派员,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英才,辽宁省双语教学教师,荷兰瓦赫宁根中国学者联盟主席,沈阳市科技总院顾问,沈阳市畜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2013年博士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2016至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年。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等期刊审稿专家。是校级一类课《食品添加剂》课程负责人,校级精品课《乳品加工学》以及校级一类课《乳品加工学》、《食品法规与标准》的主讲教师之一;是校级教学团队—“畜产品加工”的主要成员,主持省级教学立项1项,校级教学立项2项,参加7项。主编教材和著作5部,参编8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作为主持人荣获辽宁省多媒体课件优秀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荣获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次、沈阳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1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和省级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校级5项,获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6名本科生获校优秀毕业论文。协助指导的研究生3人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人获校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资助,2人获顾慰连奖学金,1人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提名论文,2人获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农村推广三等奖各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申请专利16项,已授权6项。 武俊瑞副教授近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乳、肉制品新产品研发及质量安全控制、益生菌筛选及对人体营养和健康的调控等方面研究展开。在上述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31470538)、辽宁省引进国外专家重点项目(201422)、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雨润、沈阳重工、赛宝无抗、小缸酸菜等横向合作项目12项。参加国家863、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综改办项目等课题30余项。在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SciencesandNutrition、AnnalsofMicrobiology、FoodBiotechnology、《食品科学》、《现代食品科技》、《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中国乳品工业》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7篇,ISTP收录11篇。 在乳、肉制品新产品研发及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与辉山、伊利、蒙牛、雨润、沈阳重工、中街冰点、沈阳食品检验所、华美畜禽、沈阳三山、沈阳耘垦、千喜鹤、唐山施尔德、辽宁柏慧燕都、曙光集团、丹东德增、沈阳副食、尹家烧鸡、那记猪手、吉林新高、辽宁香香、信生、新民血肠、法库鑫金肉业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研发了“牛初乳酸奶”、“24K酸奶”、“中老年乳粉”、“冻干肉制品”、“抗衰老酸奶”、“鹿胎盘IGF”、“运动营养型发酵乳系列产品”、“马铃薯酸奶”、“速溶东北血肠配方粉”、“梅花鹿血液制品”、“调理肉制品研究”、“干酪新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鳢鱼香肠”、“紫甘蓝花色香肠”、“中草药复配鹿血粉”、“减压方法结合保鲜剂”、“瘦肉精快速检测试剂盒”等多项新产品,大多已在企业获得转化,已为企业创利10亿多元。分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主持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雨润、沈阳重工等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项,第2完成人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综改办项目、辽宁省科技重大项目、沈阳市畜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项目10余项。 在益生菌筛选及对人体营养和健康的调控方面:首次通过传统纯培养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对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不同地区不同发酵阶段传统发酵豆酱、酸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对食品风味品质形成的作用进行系统解析,发现了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并不是像过去认为的那么简单,仅有几种主要的微生物存在并保持优势,是由分属不同的门、目、科、属的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的复杂微生物共生体,并随环境、加工方法、温度和发酵时间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发酵食品最终的风味口感、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并不是只由一种或几种微生物即可获得,而是由多种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着的微生物共同发酵形成的。与蒙牛、浙江银象、沈阳重工、沈阳食品检验所、益生和美、赛宝无抗、小缸酸菜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研发了“抗衰老酸奶”、“小缸酸菜”、“复合微生物发酵剂”等多项新产品,大多已在企业获得转化,已为企业创利1亿多元。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乳制品新产品研发及质量安全控制、益生菌筛选及对人体营养和健康的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学术兼职

兼任辽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畜产品加工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畜产品加工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食品工业技术协会食品安全师特聘讲师,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咨询专家,沈阳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辽宁省畜产品加工分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