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孔德良

个人简介

孔德良,男,1980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入侵生物学团队,主要从事外来植物入侵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2010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2017-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雪城大学访学一年,进行植物能量生态和入侵生态学研究。 孔德良副教授的工作主要以植物的根系生态学为主,目前的研究以根系和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外来入侵植物如何影响这种共生关系来促进入侵。在上述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31200344,31670550)、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专项(项目编号:2017YFC1200101):入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后果及调控的课题一中的一个专题。在EcologyLetters,NewPhytologist,Oecologia,Biogeosciences,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PlantSoil,《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报》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同时是《植物生态学报》、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NewPhytologist、FunctionalEcology、Oecologia、PlantSoil、EcologyandEvolution、JournalofPlantEcology等国内外十余个核心期刊的审稿人。 在根系生态学方面:以吸收根的根属性为对象,针对种间根属性的巨大差异,首次揭示了根属性变异的基本规律和植物系统发育对不同根属性的影响;首次阐明根解剖属性之间的异速关系,以及菌根吸收策略与根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发表于植物学著名期刊NewPhytologist(Kongetal.2014),并被该期刊撰文予以较高评价(Iversen2014),也得到该杂志编辑、著名生态学家RichardNorby的肯定(Norby2017)。 我们针对前一阶段根属性工作中发现的根解剖结构的异速关系,我们将其进一步拓展,发现这种异速关系在根系中广泛存在。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规律,我们首次提出了“养分吸收-转运平衡”理论,认为这种关系这种异速关系是为了平衡根系在养分吸收和运输之间差异。这项工作也发表于NewPhytologist(Kongetal.2017),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异速关系与其它根属性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以辽宁省常见的外来入侵植物为对象,通过与本地植物的单种和混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能显著降低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对菌根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菌根真菌的球囊菌门的比例降低,一些非菌根真菌的比例增加,而且这种变化具有物种特异性,即菌根真菌组成的变化随本地植物和入侵植物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同时这种变化对光照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也随物种有较大不同。这显示出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共生关系影响(抑或后者对前者的响应)的多样性,值得深入探讨。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植物的根系生态学

学术兼职

同时是《植物生态学报》、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NewPhytologist、FunctionalEcology、Oecologia、PlantSoil、EcologyandEvolution、JournalofPlantEcology等国内外十余个核心期刊的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