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吕德国

个人简介

吕德国,男,博士,1967年8月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果树学科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学术方向带头人,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负责人。 1990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和2002年分别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博导类)科研基金、辽宁省农业攻关计划和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多项,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厅成果13项,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辽宁省地方标准3项;备案观赏海棠新品种14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7部,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果树栽培学总论》,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54名,博士研究生22名,博士后4名。先后获得沈阳农业大学教学十佳、沈阳农业大学十佳党员科技英才、服务沈阳十大标兵、沈阳市五四荣誉奖章、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带领的“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团队”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立了针对冷凉气候区自然资源的“寒富苹果现代栽培制度”,在生产实践中大面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截至2014年,寒富苹果栽培面积达150万亩,已成为我国自主选育的300余个苹果品种中现存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改写了辽宁省中北部地区不能栽培优质大苹果的历史,推动冷凉地区宜林宜果荒山种植业结构由经济效益偏低的大田作物向高效的果树产业转变,由经济效益较低的传统分散式生产方式向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化果树生产方式转变,为实现辽宁省苹果产业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直接培养技术员500余人,培训生产一线果农累计6.8万人次,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术兼职

现为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苹果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负责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第一届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主任,沈阳山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辽宁省果树品质发育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沈阳市北方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果树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担任《北方果树》副主编、《园艺学报》、《中国果树》、《落叶果树》编委;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苹果分会、李杏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