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志强

个人简介

张志强,男,1973年9月生,辽宁沈阳人。现为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分会理事,国际动物学会会员。2007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动物生理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受Beca基金资助,在阿根廷国立圣路易斯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 Luis)从事博士后研究,与Enrique Caviedes-Vidal教授合作,主要从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消化性能表现的可塑性及旁吸收的组织学和生理机制研究。2014年7月至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悉尼大学联合资助,在悉尼大学热带生态学研究站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甘蔗蟾蜍的免疫生态学研究。 以两栖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和免疫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安徽农业大学稳定人才基金项目各一项。2007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四)。迄今为止,已在JCR 1区和2区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篇,1区期刊发表第2作者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参与翻译科普著作一部。

研究领域

动物生理生态学和免疫生态学

主要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免疫生态学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Zhiqiang Zhang, Chenchen Jin, Kangshan Qu, Enrique Caviedes-Vidal. Immune responsiveness to phytohemagglutinin displays species but not sex differences in three anuran species. PeerJ, 2017, 5: e3181. 2 Zhiqiang Zhang, Antonio Brun, Edwin R. Price, Ariovaldo P. Cruz-Neto, Willianm H Karasov, Enrique Caviedes-Vidal. A comparison of mucosal surface area and villous histology in small intestines of the Brazilian free-tailed bat (Tadarida brasiliensis) and the mouse (Mus musculus). Journal of Morphology, 2015, 176 (1): 102-108. 3 Zhiqiang Zhang, Zhijun Zhao. Correlations between phytohemagglutinin response and leukocyte profile, and bactericidal capacity in a wild rodent. Integrative Zoology, 2015, 10(3): 302-310. 4 Zhiqiang Zhang, Dehua Wang. Seasonal changes in thermogenesis and body mass in wild Mongolian Gerbils (Meriones unguiculatu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A, Integrative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 2007, 148 (2): 346-353. 5 张莹, 高慧清, 王志, 徐嘉, 姚健, 王红, 张志强*. 中华蟾蜍体重及脏器大小对禁食和重喂食处理的响应. 动物学杂志, 2017, 52(2): 294-303. 6 孙嘉珞, 高慧清, 连丽燕, 张志强*. 王锦蛇出生至1月龄白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模式及其适应意义.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246-2251. 7高慧清, 张琼文, 孙思琪, 连丽燕, 王红, 张志强*. 变态期花背蟾蜍蝌蚪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模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DOI:10.13292/j.1000-4890.201709.008. 8张志强. 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免疫学参数的选择及其优缺点分析. 四川动物, 2015, 34(1):145-148. 9张志强, 黄淑丽, 赵志军. 不同繁殖状态雌性黑线仓鼠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模式. 兽类学报, 2015, 35(1):74-79. 10张志强, 黄淑丽, 赵志军. KLH单独刺激不影响黑线仓鼠的静止代谢率. 兽类学报, 2015, 35(4):405-411. 11金晨晨, 张志强*. 黑斑侧褶蛙消化道重量及长度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动物学杂志, 2014, 49(2): 207-214. 12牛鑫鑫, 咸振飞, 金晨晨, 黄淑丽, 张志强*. 花背蟾蜍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动物学杂志, 2013, 48(6): 912-918. 13 张志强. 两栖类消化道嗜银细胞和5-羟色胺细胞的研究进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3, 22(2):172-175. 14付雪枫, 张志强*. 禁食对东方蝾螈胃肠道嗜银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1, 46(2):114-119. 15 张志强, 邱奉同, 王德华. 长爪沙鼠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及能量学代价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兽类学报, 2011, 31(3): 284-290. 16 张志强, 吴孝兵. 爬行类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免疫组化研究进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0, 19(5) :508-511. 17 张志强, 刘全生, 王德华. 长爪沙鼠肠道5-羟色胺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 兽类学报, 2009, 29(2):167-171. 18 张志强, 刘全生, 王德华. 长爪沙鼠肠道生长抑素和P物质细胞密度的年龄变化. 兽类学报, 2009, 29(2):172-177. 19 张志强, 王德华. 长爪沙鼠脏器重量和肠道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兽类学报, 2009, 29(3):294-301. 20 张志强, 王德华. 渐变的光周期和温度对布氏田鼠能量代谢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兽类学报, 2007, 27(1):18-25. 21 张志强, 王德华. 长爪沙鼠免疫功能、体脂含量和身体成分的季节性变化. 兽类学报, 2006, 26(4):338-345. 22 张志强, 刘全生, 李纪元, 王德华. 长爪沙鼠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产热能力的季节性变化.动物学报, 2006, 52(6):1034-1041. 23 张志强, 王德华. 免疫能力与动物种群调节和生活史权衡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7):1375-1379. 24 张志强, 王德华. 小型哺乳动物的母体效应及其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生态学杂志, 2005, 24(7):812-816. 25 张志强, 王德华.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 生态学报, 2004, 24(6):1279-1286. 26 张志强, 王德华.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内因调节假说. 兽类学报, 2004, 24(3):260-266. 27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竹叶青蛇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动物学报, 2001, 47(6):666-671. 28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两种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比较. 动物学杂志, 2001, 36(6):11-14. 29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概况. 动物学杂志, 2000, 35(3):50-5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