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郁

个人简介

李郁,女,1962年12月生,硕士,民盟盟员。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课程组组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生态健康养殖功能研究室主任和岗位专家,安徽省猪病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中国兽医协会会员,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合肥市蜀山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 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和兽医公共卫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安徽省科技成果9项、发明专利1项,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主编省级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教材1部,参编4部。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自1984年至今,先后讲授本科生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生物制品学、水产微生物学、动物检疫学;讲授研究生课程:动物传染病学进展、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公共卫生学、高级畜禽传染病专题、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技术。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家畜传染病学、畜禽群发病防治、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学。指导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和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 主持安徽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畜禽疾病检测实验实训中心”;主持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6篇;联合主持安徽农业大学“学科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动物疫病病原与防控新技术。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动物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学科(B类)、安徽省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动物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教学成果: 1、2006年获安徽农业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授、副教授组教学竞赛二等奖。 2、2010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动物医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九) 3、2008年“加强《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选修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一) 4、2010年“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动植物检疫专业合格人才”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三) 5、2010年参编《动物医学实验教程》(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获安徽农业大学“十一五”优秀教材一等奖. 6、2012年合作指导学生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7、2013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项均获安徽农业大学第十一届“兴农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两项。 8、2013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获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9、2013年“依托“虚拟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双创”型人才新模式”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cgj039-7)10、2014年合作指导学生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11、2014年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全国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一等奖。 12、2016年合作指导学生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

研究领域

动物传染病学与兽医公共卫生学

1、动物传染病学;2、兽医公共卫生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from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infected piglets【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9,132:73-79(corresponding author) 2.A novel genotype VII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vaccine candidate generated by mutation in the L and F genes confers improved protection in chickens【J】.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8,216:99-106(corresponding author) 3.Cross-Protectiv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Transferrin-Binding Protein A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in Guinea Pigs【J】.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2013,20(6):912-919(first author) 4.Influences of F-strain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vaccine on productive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parent broiler chicken breeders on a multi-age farm【J】. Poult Sci, 2013, 96(6): 1535-1542(corresponding author) 5.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from pigs in Auhui Province【J】.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Advances,2011,10(8):1024-1031(first author) 6.The Analysis of ERIC-CR Genomic Polymorphism of Salmonella Isolated Steains in Pig Careass【J】.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Advances,2011,10(13):1694-1698 (first author) 7.The Research of KPG Serotyping and PCR-RFLP Genotyping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Isolates from Anhui Province of China【J】.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Advances,2011,10(20):2669-2674 (corresponding author) 8.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M and N genes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strains in Anhui Province, China【J】.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2015,14 (4): 13403-13413 (corresponding author) 9.Establishment of an Indirect ELISA with the Major Epitope Domain of ApxII of Actinobacillus plenropneumoniae Expressed in Prokaryotic Cells【J】.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2014,15(1):13-16,38(corresponding author) 10.基于 GFP观察鼠伤寒沙门氏菌 HilD介导ssrAB表达的初探【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12):1112-1118(通讯作者) 11.明斯特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对其毒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29(6):579-586(通讯作者) 12.不同源沙门氏菌对小鼠致病力的比较与毒力基因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29(5):460-465(通讯作者) 13.沙门菌耐药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11):871-875(通讯作者) 14.屠宰生猪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药物感受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1):67-70 (第一作者) 15.屠宰生猪多重耐药沙门氏菌I类整合子与耐药基因的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4):327-330 (第一作者) 16.规模猪场临床健康猪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9):888-890 (通讯作者) 17.合肥市零售猪肉中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谱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2):1246 (第一作者) 18.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及ERIC-PCR溯源【J】.食品科学,2012,33(17):48-53(通讯作者) 1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沙门菌flor基因和sul2基因方法的建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7):531-537(通讯作者) 21.宠物犬及犬粮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及PFGE分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 39(7): 544−549 (通讯作者) 22.安徽省部分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29(9):732-734 (第一作者) 23.不同基因簇PCV2安徽株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J】. 中国兽医科学,2015,45(01):37-42(通讯作者) 24.副猪嗜血杆菌安徽分离株的致病性与RFLP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8):610-613 (第一作者) 25.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A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2,42(10):1053-1057(通讯作者) 26.副猪嗜血杆菌TbpA对仔猪的免疫效力评价【J】.畜牧兽医学报,2018,49(3):588-596(通讯作者) 27.安徽部分地区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9):1822-1828(通讯作者) 28.检测猪丹毒杆菌抗体重组 SpaA ELISA 的建立【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44(3): 739−748 (通讯作者) 29猪丹毒丝菌 SpaA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7,48(3):492-500(通讯作者) 30.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spaA基因遗传进化及PFGE基因型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7, 44(3): 664−672 (通讯作者) 31.2012 年~2015 年安徽地区猪丹毒的流行特征及 病原分离株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 39(5): 374−378 (通讯作者) 32.猪丹毒丝菌 SYBR Gree n I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8, 40(3): 215−219 (通讯作者) 33.猪红斑丹毒丝菌制苗用菌株的筛选【J】.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9): 1467−1475 (通讯作者) 34.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制备及其对小鼠免疫效力的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 2019, 28(6): 1−12 (通讯作者) 35.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的筛选【J】.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1): 1803−1811 (通讯作者) 36.猪2型链球菌安徽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溶血性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 30(12):1181-1185(通讯作者) 37.碳离子辐照对猪链球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5,33:010401-7(通讯作者) 38江淮地区猪链球菌和场球菌分离株的鉴定、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 41(2): 131−137 (通讯作者) 39.猪链球菌 2 型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J】. 微生物学通报,2019, 46(3): 624−637(通讯作者) 40.猪链球菌2型分安徽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与毒力特征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 41(2): 118−124 (通讯作者) 41.腹泻仔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膜与耐药性及毒力的相关性【J】. 微生物学通报,2016, 43(10): 2234−2241 (通讯作者) 42.一株洞庭湖候鸟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特征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2015,45(12):1211-1217(通讯作者) 43.H7N9 IAV PB1蛋白抑制Ⅰ型IFN信号通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25(7): 1188−1196 (通讯作者) 44.反向遗传技术致弱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对SPF鸡的免疫效力评价【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 39(6): 475−480 (通讯作者) 45.禽腺病毒4型Fiber2蛋白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 27(10): 1804−1812(通讯作者) 46.主编《畜禽疾病检测实训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1 47.副主编《兽医生物制品学》(高等农林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4 48.副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5 49.副主编《动物性食品检验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2 50.副主编《动物医学实验教程》(普通高等学校校特色建设教材)(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2 51.参编《动物性食品卫生病原体检验》(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 52.参编《兽医生物制品实验指导》(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53.参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国家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