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马传喜

个人简介

1963年4月生,1991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被聘为副教授,1995年被评选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年被聘为教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兼任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届、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农学会副理事长。主持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30多项科技项目。主持选育了多个国审和省审小麦新品种,包括安农92484、皖麦33、皖麦41、皖麦42、皖麦48、皖麦49、安农0305、安农0711、安农1124等。2002年“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年“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2002年“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3(安农8729-10)综合增产技术”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04年获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2007年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1.主讲课程:本科生的《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各论》及研究生的《高级作物育种学》 2.教学成果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坚持“大别山道路”办学特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2008)。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农学本科示范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8)。 3.出版专著:《安徽麦作学》(2009,副主编)。

研究领域

作物分子育种

1.小麦优质、高产、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 针对黄淮麦区南片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生态特点,以优质、高产、多抗、高效等为研究重点开展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的研究,发掘相关功能基因,开发有效的基因标记用于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 2.小麦新品种选育及育种理论创新 利用生理选择技术、抗性鉴定技术、品质分析技术、养分利用分析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手段相结合,开展优质、高产、抗逆、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培育出适合于我省淮北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同时,育种过程中积极开展先进育种理论的研究,促进现代小麦育种理论的突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Gene markers for grain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common wheat Molecular breeding, 2009,23 2.Validating a novel allele of viviparous-1 (Vp-1Bf) associated with high seed dormancy of Chinese wheat landrace, Wanxianbaimaizi Molecular breeding, 2010,25(3) 3.Rich allelic variations of Viviparous-1A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eed dormancy/pre-harvest sprouting of common wheat , Euphytica,2011,179 4.A novel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polyphenol oxidase gene located on chromosome 2B in common wheat,Molecular Breeding,2012, 30(3) 5.Influence of 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genes at Glu-A3 locus on wheat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edimentation volume and 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value. J Sci Food Agric 2015, 95

学术兼职

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届、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农学会副理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