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望晨

个人简介

李望晨,先后任职于数学教研室、数理统计教研室,为我校医、理、工、文、管理等许多专业本科生、医学类专业研究生承担方法论相关课程,例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SPSS软件与应用》、《医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医药数理统计》、《社会统计学》、《医疗保险统计学》、《统计预测与决策》、《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学原理》、《运筹学》等理论、实验课程。近年来,教学效果为良好或优秀,曾获“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奖”、“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指导统计学、预防医学等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兼任班主任等。承担或参与了卫生管理统计方法应用领域的一些科研工作,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李望晨,王素珍,郑文贵,王春平,张利平.基于三角模糊多属性决策的卫生应急能力组合评价模型设计与比较.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8,35(3):415-419. 2.李望晨,张爱芹,张家豪,石欣泽,张利平.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系统程序化适配对策浅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6):1064-1068. 3.张利平,刘晓迪,张秀川,李望晨,刘建明.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TOPSIS法的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8,35(2):276-278+282. 4.刘晓迪,修璟威,李欣阳,崔庆霞,李望晨,王在翔.中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中文核心),2018,34(6):795-797. 5.张秀川,刘婷婷,王春平,李望晨,张利平.数据包络分析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卫生资源(中文核心),2018,21(2):155-160. 6.李望晨,井淇,张利平,唐云锋.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护理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设计及应用比较.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8,35(1):58-60+63. 7.张利平,井淇,唐云锋,李望晨.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综合评价方法组合分析与实证探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6):969-971+974. 8.李望晨,张秀川,修璟威,张利平.基于模糊集、Vague集与可拓集的卫生综合评价问题设计及应用比较.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5):808-811. 9.李望晨,王培承,高倩倩,张利平.基于Vague集TOPSIS法的卫生服务满意度综合评价问题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4):684-687. 10.李望晨,王在翔,王素珍,张利平.基于区间灰数双向投影贴近度法的卫生综合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核心),2017,34(7):508-510+549. 11.张利平,唐云锋,吴学谦,李望晨.基于区间模糊数EA-GRD-TOPSIS法的医疗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3):427-429. 12.李望晨,郑文贵,王素珍,张利平.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卫生应急动态群评价方案设计及实证研究.模糊系统与数学(中文核心),2017,31(3):103-111. 13.刁秀芳,李望晨.基于SVM模型和ARIMA模型在拟合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中文核心),2017,44(9):1545-1548. 14.李望晨,傅晨,石欣泽,赵浩,张利平.基于集结排序与等级分类的医师岗位综合评价研究.中国医院管理(中文核心),2017,37(5):45-48. 15.李望晨,王在翔,崔庆霞,张利平.基于五种直觉模糊数TOPSIS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案设计.统计与决策(CSSCI)(中文核心),2017(8):41-45. 16.张利平,王春平,李望晨,郑文贵.公共卫生应急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建模方案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2):325-327. 17.李望晨,王在翔,肖文静,张利平.两类思想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在医疗收入趋势周期预测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2):338-340. 18.李望晨,张利平,蔡维生,王树华.医患失信危机归因分析及互信关系改善若干对策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文核心),2017,27(6):142-144. 19.李望晨,吴学谦,张利平,崔庆霞.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及多种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1):55-58. 20.张利平,唐云锋,李望晨,刘建明.多种建模方法在医生工作满意度评价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7,34(1):115-117+120. 21.刘红杨,刘洪庆,李望晨,赵晶.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丙型肝炎月发病率中的预测应用.中国全科医学(中文核心),2017,20(2):182-186. 22.张利平,于贞杰,王海振,李望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若干建模方法应用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6):972-975. 23.李望晨,李超,崔庆霞,张利平.两类建模思想在社区护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设计中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6):1027-1029. 24.张利平,李胜利,张家豪,李望晨.基于熵权可拓关联方法的大学生亚健康综合评价建模方案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5):853-855+859. 25.李望晨,于贞杰,王在翔,张利平.医疗统计周期性预测问题的比较研究.统计与决策(CSSCI)(中文核心),2016(19):78-80. 26.张利平,郭美云,李望晨.物元分析法在外科临床医师胜任力综合测评建模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4):644-646. 27.李望晨,王素珍,王在翔,张利平.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讨论.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4):721-723. 28.张利平,于贞杰,李望晨,李向云.多属性决策方法在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健康教育(中文核心),2016,32(7):590-592+605. 29.李望晨,崔庆霞,张利平.基于趋势外推与ARIMA预测我国医院诊疗及住院人次.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3):477-478+481. 30.张利平,高倩倩,马东平,李望晨.三类模型在医院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方案设计中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3):450-452. 31.张利平,刘建明,李望晨.灰色关联分析与可拓关联分析在卫生综合评价建模中的应用比较.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2):301-303. 32.张利平,张建华,李望晨,郑文贵.基于可拓关联分析法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产出绩效综合评判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1):123-124+127. 33.张利平,于贞杰,李望晨,刘建明.基于多种方法比较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设计及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6,33(1):158-160+162. 34.张利平,郑文贵,李望晨,张建华,于贞杰.多属性决策技术在全科医生核心胜任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核心),2016,33(2):137-141. 35.张利平,刘建明,李望晨,唐云锋.两类多指标集成算法在医护工作质量综合评价问题中的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6):1068-1070. 36.张利平,李望晨,秘玉清.物元可拓法在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建模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5):850-852. 37.张利平,于贞杰,张建华,李望晨.六种时间序列组合建模方案在卫生费用趋势拟合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经济(中文核心),2015,34(8):56-58. 38.张利平,王春平,李望晨.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综合评判建模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核心),2015,32(7):489-492. 39.张利平,李望晨.趋势外推与ARIMA法在卫生费用组合预测建模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3):430-432. 40.李望晨,王素珍,刘洪庆,张利平.预测问题应用设计中的若干适配对策与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3):547-549. 41.李望晨,王春平,张利平.基于时间序列方法适配建模分析的卫生支出预测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2):273-274. 42.张利平,李望晨.基于多指标评价适配算法的危机事件应急能力测评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2):283-285. 43.张利平,李望晨.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急能力评价统计建模对策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5,32(1):168-170. 44.李望晨.可拓关联分析法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建模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核心),2014,31(9):652-653+658. 45.李望晨.基于ACSI与SEM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建模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4,31(4):606-607. 46.李望晨.基于增长特征法与ARIMA的人均卫生事业费趋势预测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4,31(3):450-452. 47.范俊杰,尚积玉,李望晨,崔庆霞,王在翔.基于Gini系数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以2001~2012年山东省为例.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核心),2014,31(5):328-329+348. 48.李望晨.基于DEA模型的卫生资源配置相对效率评价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4,31(2):230-232. 49.李望晨.国内外医学培养标准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核心),2014,31(3):209-211. 50.李望晨.医学综合评价设计合理性论证与适配对策研究.中国卫生经济(中文核心),2014,33(2):66-68. 51.许建强,李望晨,王成磊,宿娜,李伟.基于组合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3,30(2):247-248. 52.王在翔,李望晨,刘继鹏,王春平.基于SEM的新农合居民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2,29(5):728-729+731. 53.李万忠,李望晨,郑增娟,宋双双.支持向量机在血府逐瘀片提取物抗吸湿处方研究中应用.中成药(中文核心),2011,33(9):1623-1625. 54.潘庆忠,李望晨,王在翔,孙琳.两种改进加权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实证.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1,28(4):439-441. 55.李万忠,李望晨,房春燕,孙慧娟.正交试验优选八珍片提取物抗吸湿处方及支持向量机在抗吸湿条件中的应用.中国药房(中文核心),2011,22(11):999-1000. 56.李望晨,楚新艳,张利平,王垚.基于组合熵权TOPSIS法的班级相对评价实证与分析.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0,27(5):528-530. 57.李望晨,张利平,孔雨佳,王春平.我国妇幼死亡率GM(1,1)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0,27(4):366-368. 58.李望晨,潘庆忠,张爱芹,曹海霞.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测优化实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中文核心),2010,38(15):7893-7894+7905. 59.张利平,李望晨,安洪庆,唐云峰.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分布特征、时序规律及评价研究.现代预防医学(中文核心),2010,37(8):1558-1561. 60.李望晨,张利平,李向云,王在翔.基于SVM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设计与分析.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0,27(1):76-77+79. 61.李望晨,潘庆忠,王培承,安洪庆.增长型经济预测模型优选与识别方法的运用.统计与决策(CSSCI)(中文核心),2010(2):40-42. 62.李望晨,王培承,潘庆忠.BPNN与SVM在医院管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08(1):15-17+21. 63.李望晨,崔庆霞,王晓明.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补缺及预测.统计与决策(CSSCI),2007(6):35-37. 64.Zhang,L.P.,Wang,C.P.,Li,L.H.,Tang,Y.F.,&Li,W.C(通讯作者).TheinteractionbetweensmokingandCYP1A1MspIpolymorphismonlungcancer:ameta‐analysisintheChinesepopulation.Europeanjournalofcancercare,2017,26(5),e12459. 65.李望晨.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教学质量评价设计与实证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57-58. 66.李望晨,李永华,张家豪,傅晨,张利平.模糊多属性决策技术在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建模中的应用.中国医学伦理学(科技核心),2017,30(1):118-122. 67.李望晨,王培承,王在翔,张利平.五种三参数区间数决策模型及卫生综合评价应用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8,35(6):898-900+903. 68.李望晨,徐莉莉,于贞杰,张利平,郑文贵.组合评价建模方法在卫生机构干部核心胜任力考核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8,35(5):741-744. 69.许小珊,孙娜,杜彦春,李望晨,王素珍,石福艳.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在乙肝发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文核心),2018,35(5):772-774+778. 70.李望晨,王培承,王在翔,张利平.三维立体测度视角下动态综合评价集结模型的比较.统计与决策(CSSCI)(中文核心),2018,34(18):90-94.

学术兼职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统计综合评价研究分会、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