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杜永峰

个人简介

1978年3月~1981年12月,在甘肃工业大学读本科,81年12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年8月~1989年9月在甘肃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7年9月~2003年10月,在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04年4月毕业获博士学位。1982年2月~1986年8月,天水地区建筑工程公司,从事施工技术工作。 1989年10月~至今,兰州理工大学(原名:甘肃工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曾三次赴美国,五次赴日本,并先后多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瑞士、土耳其、意大利、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国家和地区做短期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6次在本行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近30次担任分会主席。2001年至2002年先后在美国圣母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4年至2005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2008年5月~8月在意大利国家高新技术、能源与环境研究院(ENEA)做2个月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为博士生和研究生开设《结构减震控制基本理论》、《结构随机振动》、《地震工程学》等课程,主讲本科生《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优化设计》、《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所负责的《结构力学》、《结构优化设计》等两门课程分别于2008年、2011年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Du,YF,Li,H.Anti-overturningControlofSeriallyConnectedIsolationSystemusingPiezoElectricandMRTubeSupport.AdvancesinScienceandTechnology.2008年08月,Vol.1:904-911[EI]检索号20091311980421 2)杜永峰,刘彦辉,李慧.串联电器设备支架隔震体系地震响应半解析法.力学学报,2009,41(3):440-447[EI]检索号20092412122923 3)杜永峰,刘彦辉,李慧.带分布参数高压电器设备地震响应半解析.工程力学,2009,26(3):182-188[EI]检索号20091612036136 4)杜永峰,余钰,李慧.重力式挡土墙稳定性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8,30(3):349-353[EI]检索号20081611207205 5)杜永峰,曹志峰,孙玉萍.基于LQG/LTR方法的结构振动AMD控制Benchmark模型仿真分析.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248-250[EI]检索号:06099733524 6)杜永峰,刘彦辉,李慧.智能隔震结构控制算法Simulink仿真分析.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8):4270-4273[EI]检索号:074210875892 7)杜永峰,邱志涛.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模型试验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8):4987-4990[EI]检索号20084311655925 8)杜永峰,刘彦辉,李慧.智能隔震序列最优控制Simulink仿真.控制工程.2007,14(5):508-511 9)杜永峰,李慧.高效神经网络训练及其在桁架损伤识别中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25(4):51-53 10)杜永峰,李春锋.结构主动控制最优极点配置算法研究.振动与冲击,2012,31(19):95-98+103[EI]检索号20124915763306 11)杜永峰,林治丹.串联隔震体系的动力特性分析.振动与冲击,2012,31(17):134-139[EI]检索号20124515645414 12)杜永峰,朱翔.近断层地震下不规则串联隔震结构的倒塌模拟.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2,29(4):11-14,35 13)杜永峰,朱前坤,李慧.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柱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分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34(2):236-240[EI]检索号20121915008180 14)杜永峰,李万润,李慧.基于测量数据不确定性的结构参数识别,振动、测试与诊断,2012,32(4):629-631[EI]检索号20124315604897 15)杜永峰,李万润,李慧.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振动与冲击,2012,31(12):108-111[EI]检索号20123115297157 16)杜永峰,朱前坤,李慧.加连梁柱串联隔震系统的弹性屈曲,中南大学学报,2012,43(5):1902-07[EI]检索号20122815240789 17)朱前坤,杜永峰,李慧.串联隔震系统水平刚度及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振动与冲击,2011,30(11):25-29[EI]检索号20114814570399 18)程选生,杜永峰,李慧.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特性.工程力学,2011,27(2),82-88 19)杜永峰,朱前坤,李慧.串联隔震体系的大变形力学行为分析与试验.振动与冲击,2011,30(11):236-239[EI]检索号20114814570440 20)杜永峰,刘彦辉,李慧.高压电气设备支架串联体系地震响应半解析法.计算力学学报,2010,27(2):225-231 21)杜永峰,张冬兵.曲率模态和神经网络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77-80 22)杜永峰,李春锋.阻尼连廊位置对高层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筑科学.2008,24(11):31-35 23)杜永峰,张迪,党育等.基础隔震结构简化模型的振动参数识别.世界地震工程,2001,17(2):53-58. 24)杜永峰,党育,李慧,赵国藩等.基于非比例阻尼模型的隔震结构动力分析软件.建筑结构,2004,34(6):32-35 25)杜永峰,李慧.地震下结构振动最优控制算法模型的比较和改进[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2):46-51 26)李慧,姚云龙,杜永峰等.叠层橡胶支座与柱串联体系动力失稳区间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5,21(1):69-73 27)杜永峰,白莉,李慧.基于动力可靠度的隔震结构参数模糊优化.世界地震工程,2007,23(3):60-67 28)杜永峰,李慧,Spencer,Jr.,B.F.(苏磐石),赵国藩.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实振型分解法.工程力学,2003,20(4):24~32[EI]检索号EIP03507781559 29)杜永峰,李慧,赵国藩.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最优控制的一种一般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44(6):864-869. 30)杜永峰,杜小妮,赵国藩.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11):40-45 31)杜永峰,赵国藩.隔震结构中非经典阻尼影响及最佳阻尼比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3):100-107 32)杜永峰,张恩海,李慧,吴永诚,赵国藩.隔震结构“小震不坏”的动力可靠度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5):84-91. 33)杜永峰,李慧,金德保,赵国藩.大震下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对比.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4):212-217 34)Du,YF,Li,HandSpencer,Jr.,B.F.EffectofNon-ProportionalDampingonSeismicIsolation[J].JournalofStructuralControl,2002,9(3):205-236 35)Du,YF,Li,HandZhao,G.F.SequentialOptimalControlforCalculatingIdealControlForceinSmartSeismicIsolatedBuildings[C].Proc.13thWorldConferenceonEarthquakeEngineering,Vancouver,BC,CanadaCD-ROM,2004:No.p-178 36)Du,Y.F.andLi,H.RandomResponseofSmartIsolatedStructuresImplementedwithSemi-ActiveController.In:Yao,ZH,etal.Proc.of6thWorld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MechanicsinconjunctionwithAsia-Pacific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Mechanics‘2004.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Springer-Verlag,2004:308-315.[特邀报告] 37)Du,Y.F.,Li,H.,Spencer,Jr.,B.F.andZhao,G..F.ComparisonofSeismicReliabilityofPassiveandSmartIsolatedStructuresunderMajorEarthquakes.In:Cho,Hyo-Nam,etal.Proc.ofAsian-PacificSymposiumonStructuralReliabilityanditsApplication,Seoul,Korea,August,2004:587-598. 38)DuYongfeng,ZhangDi,HanJianping,etal.NumerialStudyofeffectofdampingonnon-proportionallydampedbaseisolatedstructures.Proc.Int.ConferenceonAdvancesinStructuralDynamics,ElsevierScienceLtd.,HongKong,2000.12:1281-1286[ISTP] 39)Du,YF,Li,HandSpencer,BF,Jr.AnImprovedMaximumResponseEstimationfor2-DofNon-ProportionallyDampedIsolatedStructures.Proceedingsof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VibrationEngineering,Nanjing,Sept,2002:26-32[ISTP] 40)Du,YF,Lin,ZD,andLi,H.FailureModesofSeriallyIsolatedSystemunderLargeDeformation.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2011,137(2012):30-35 [EI]检索号20114914581775 41)党育,杜永峰,李慧.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1月 42)DavidSmawfield,YongfengDu.Buildingchildren’sschools—TransformingtheLearningEnvironment.Inter.Exch.Press,April,2006年4月 43)程选生,杜永峰,李慧。工程弹性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学术兼职

1993年被推选为首批部级跨世纪学术骨干。1995年被“国际桥梁工程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总部位于瑞士)吸收为会员。1996年被推选为部级青年科技专家,同年担任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1997年起担任甘肃省地下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当选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控制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为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年被推选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同年,被推选为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结构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2000年3月到2005年5月,担任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国际学术交流部秘书长。2000年被推选为国家级核心刊物《世界地震工程》第四届编委。2001年被美国《地震工程学报》聘为审稿专家。2002年被推选为甘肃省“555创新科技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2002年担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发起地:美国)中国分委员会理事。2003年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分会理事,并被吸收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西班牙)会员。2004年被推选为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委员会理事,同年被推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2005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抗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国际学术交流部秘书长,并被推选为国际减震学会(ASSISI,意大利)理事。2005年起担任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学科评议专家。2006年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理事。2007年被推选为中国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理事会理事,并当选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理事。2008年被推选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委员会理事,并被被推选国家核心刊物《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第二届编委。2010年被推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委员会理事。2011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减灾委员会专家。2012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国际学术交流部主任委员。2013年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学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所负责的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隔震、耗能减震与控制等结构抗震新技术的研发骨干力量。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