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维奇

个人简介

基本信息Basicinformation 姓名:王维奇 职称:副研究员 最高学位:自然地理学博士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系 个人履历Resume 教育: 2011.9-2014.6博士,自然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 2005.9-2008.6硕士,自然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 2001.9-2005.6学士,地理科学,沈阳大学 工作: 2008.9-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个人简介Brief 王维奇,男,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生态系工会组长。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国际主流期刊《FunctionalEcology》、《PlantSoil》、《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等审稿人,主要从事农业资源耦合、工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及温室气体减排、湿地外来植物入侵及全球变化、生态化学计量学、农业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公益类研究所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政府委托项目等10项,在《EnvironmentalResearch》、《Biogeochemistry》、《Wetland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主要获奖成果TheMainAchievements 2009-: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旗山学者 2012-: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科研骨干 2013-: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 ------------------------------------------------------------------------------------------------------- 科研项目Researchprojects 《炉渣对调节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金委,2011.01-2013.12;项目负责人。 《炉渣在稻田甲烷减排应用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其持续效应研究》;福建省公益类研究所专项,2011.07-2013.6;项目负责人。 《秸秆还田对亚热带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及调控技术》;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4.03-2017.2;项目负责人。 《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在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减排中的应用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01-2016.12;项目负责人。 《铁肥施加在亚热带稻田湿地甲烷减排中的应用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6-2013.5;项目负责人。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芦苇、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0.01-2010.12;项目负责人。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土壤碳矿化过程及机理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2.01-2012.12;项目负责人。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碳库构成与碳排放的影响》;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3.01-2015.12;项目负责人。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分析》;企事业单位委托,2014.01-2014.12;项目负责人。

研究领域

农业资源耦合与温室气体减排、湿地植物入侵与全球变化、生态化学计量学、农业文化遗产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Wei-QiWang,Peng-FeiLi,Cong-ShengZeng,etal.Evaluationofsilicateironslagasapotentialmethanemitigatingmethod[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468-471:2012,1626-1630. [2]ChuanTong,Wei-QiWang,Cong-ShengZeng,etal.Methane(CH4)emissionfromatidalmarshintheMinRiverestuary,southeastChina[J].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Heath,PartA,2010,45:506-516. [3]ChuanTong,Wei-QiWang,Jia-FangHuang,etal.InvasivealienplantsincreaseCH4emissionsfromasubtropicaltidalestuarinewetland[J].Biogeochemistry,2012,DOI10.1007/S10533-012-9712-5. [4]ChuanTong,Lin-HaiZhang,Wei-QiWang,etal.Contrastingnutrientstocksandlitterdecompositioninstandsofnativeandinvasivespeciesinasub-tropicalestuarinemarsh[J].EnvironmentalResearch,2011,111:906-916. [5]王维奇,李鹏飞,曾从盛,等.铁炉渣施加对稻田甲烷产生、氧化与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5):1578-1583. [6]王维奇,王纯,刘白贵.盐度对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9):1683-1687. [7]王维奇,曾从盛,仝川,等.闽江河口潮汐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化学计量比[J].生态学报,2012,32(14):4396-4402. [8]王维奇,王纯,曾从盛,等.闽江河口不同河段芦苇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生态学报,2012,32(13):4087-4093. [9]王维奇,徐玲琳,曾从盛,等.河口湿地植物活体-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1,31(23):7119-7124. [10]王维奇,徐玲琳,曾从盛,等.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00-1907. [11]王维奇,仝川,贾瑞霞,等.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3):238-242. [12]王维奇,曾从盛,仝川.潮汐盐湿地甲烷产生及其对硫酸盐响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0,30(1):157-160. [13]王维奇,仝川,曾从盛.不同质地湿地土壤碳、氮、磷计量学及厌氧碳分解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0):1369-1374. [14]王维奇,曾从盛,钟春棋,等.人类干扰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31(10):2411-2416. [15]王维奇,曾从盛,仝川.控制湿地甲烷产生的主要电子受体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9,29(2):300-306.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