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家兵

个人简介

姓名:李家兵 职称:副教授 硕导/博导:环境科学专业硕导 最高学位:自然地理学博士 行政职务: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出生年月:1974.11 籍贯:安徽六安 个人履历Resume 教育: 2011.09-2016.12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理学博士 2001.09-2004.07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理学硕士 1997.09-2001.07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理学学士 工作: 2004.7-至今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 个人简介Brief 李家兵,男,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近海岸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研究。在《中国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和《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SSCI)收录2篇,EI期刊收录1篇,其他合作(第二作者及以后)正式发表论文15篇,出版编著1部(A类出版社)。 承担科研项目Researchprojects 闽江河口沉积物对重金属污染物截留与转化机制(JK2017011);福建省科技厅(K类);2017.06-2020.06;项目负责人。 福建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资源环境与公共安全领域技术需求研究(2015R0099);福建省科技厅(重点);2015.11-2016.10;项目负责人。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氮循环影响(JA14088);福建省教育厅(A类);2014-06-2016.05;项目负责人。 福州滨海新城启动区湿地生态功能影响评价(DH-1379);企事业单位委托;2018.03-2026.03;项目负责人。 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项目湿地生态功能影响评价报告编制(DH-1297);企事业单位委托;2017.10-2024.12;项目第二负责人。 咸潮上溯过程对感潮河段生源要素时空分布规律研究(2016J05096);福建省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016.04-2019.04;第二。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口原生湿地硫生物循环的关键影响机制(2016R10321);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2016.04-2019.04;第二。 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黄河口原生与入侵湿地植被对沉积的生态适应机制(SC-109);省厅局其它项目;2016.01-2017.12;第三。 感潮河段环境风险及污染溯源探索研究(JA15141);福建省教育厅(A类);2016.01-2017.12;第三。 黄河口新生湿地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41371104);国家基金委;2014.01-2017.12;第三。 闽江口天然湿地氮清除功能的评估技术研究(2013Y0033);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2013.10-2016.09;第三。 褐色土地再利用:风险、冲突与协调(41171119);国家基金委;2012.01-2015.12;第四。

研究领域

近海岸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承担科研项目Researchprojects 闽江河口沉积物对重金属污染物截留与转化机制(JK2017011);福建省科技厅(K类);2017.06-2020.06;项目负责人。 福建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资源环境与公共安全领域技术需求研究(2015R0099);福建省科技厅(重点);2015.11-2016.10;项目负责人。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氮循环影响(JA14088);福建省教育厅(A类);2014-06-2016.05;项目负责人。 福州滨海新城启动区湿地生态功能影响评价(DH-1379);企事业单位委托;2018.03-2026.03;项目负责人。 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项目湿地生态功能影响评价报告编制(DH-1297);企事业单位委托;2017.10-2024.12;项目第二负责人。 咸潮上溯过程对感潮河段生源要素时空分布规律研究(2016J05096);福建省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016.04-2019.04;第二。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口原生湿地硫生物循环的关键影响机制(2016R10321);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2016.04-2019.04;第二。 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黄河口原生与入侵湿地植被对沉积的生态适应机制(SC-109);省厅局其它项目;2016.01-2017.12;第三。 感潮河段环境风险及污染溯源探索研究(JA15141);福建省教育厅(A类);2016.01-2017.12;第三。 黄河口新生湿地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41371104);国家基金委;2014.01-2017.12;第三。 闽江口天然湿地氮清除功能的评估技术研究(2013Y0033);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2013.10-2016.09;第三。 褐色土地再利用:风险、冲突与协调(41171119);国家基金委;2012.01-2015.12;第四。

学术兼职

福建省市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专家、福建省市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库专家、福建省市湿地保护管理技术专家库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