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DNA甲基化的新功能?

DNA甲基化的新功能?

DNA的甲基化修饰是高等真核生物中常见的一种DNA表观遗传修饰类型,主要发生在胞嘧啶的5位,形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5mC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分化进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个体不同的发育时期,胞内的5mC水平动态可调,TET酶介导的DNA去甲基化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TET酶是一种α-酮戊二酸和Fe (II)依赖的双加氧酶,它能将5mC逐步氧化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5-醛基胞嘧啶(5-formylcytosine, 5fC)、5-羧基胞嘧啶(5-carboxylcytosine, 5caC),并启动BER(碱基切除修复)过程,完成DNA的去甲基化(Annu. Rev. Biochem., 2014, 83, 585)。


起初,5hmC、5fC、5caC仅被认为是TET酶介导DNA去甲基化过程中的中间体。随后相关的文献报道,它们可以在细胞中长期稳定地存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中5fC由于醛基的独特的反应性被称为“DNA的第7种碱基”。人们对游离态的DNA中5fC的生成和代谢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更高层面关于5fC的代谢和功能知之甚少。


核小体是促进游离态DNA组装成染色质DNA的关键中间体,在核小体层面探讨5fC的代谢机制,相对于游离态DNA更接近细胞内的真实情况。最近,南开大学周传政团队利用体外重组、光诱导原位生成5fC的方法,探究了核小体内5fC的生物学功能。该团队通过DNA固相合成的方法定点引入光敏基团保护的5fC,利用透析的方式组装成核小体,在350 nm的光照下原位生成5fC,并发现5fC能导致DNA-组蛋白交联。动力学研究、中间体捕获、氨基酸模型反应和组蛋白定点突变等机理研究表明,DNA-蛋白质交联是由组蛋白中亲核性的伯胺基与5-醛基胞嘧啶的醛基通过形成C=N键产生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鉴于核小体是真核细胞内基因组DNA存在的基本单元,该研究暗示在真核细胞中DNA甲基化有可能导致DNA-组蛋白的交联,并由此对DNA去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转录等生物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并被选为JACS Spotlight进行评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硕士生李凤超和博士生章映茜


该论文作者为:Fengchao Li, Yingqian Zhang, Jing Bai, Marc M. Greenberg, Zhen Xi and Chuanzheng Zhou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5-Formylcytosine Yields DNA–Protein Cross-Links in Nucleosome Core Particles

J. Am. Chem. Soc., 2017, 139, 10617, DOI: 10.1021/jacs.7b05495


导师介绍

周传政

http://skleoc.nankai.edu.cn/cms/item/view?table=team&id=574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