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广州大学胡春团队发展材料表面微电场理论,突破低能耗与选择性新污染物水质风险控制瓶颈

广州大学胡春团队发展材料表面微电场理论,突破低能耗与选择性新污染物水质风险控制瓶颈

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以及包括饮用水源的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低浓度新污染物(ECs),已经对人类与水生态健康造成严重威胁。ECs结构稳定,导致其治理能耗大、成本高,特别是从城市污水和饮用水源中将ng/L-μg/L量级的痕量ECs去除更是一个国际性科学挑战。

图1. 研究团队(左起依次:吕来、胡春、王裕猛)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胡春教授,潜心专研这一水处理技术科学挑战,从吕来教授到王裕猛博士(图1),历经10余载,经过两届博士研究生工作指导与合作研究,创新性提出:在催化剂表面构建分子轨道极化微电场,通过表面化学吸附络合ECs有机分子,降低其化学键能,从而显著减少ECs稳定结构断裂所需的能量。基于这一创新理论,实现两大技术突破。


(一)首次实现利用表面吸附有机污染物能量活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 解决了依靠Fe2+等还原态金属离子还原H2O2的芬顿/类芬顿水处理技术瓶颈,降低水处理成本与能耗(图2),发展了系列双反应中心(DRCs)类芬顿催化剂,已经批量生产并工程应用于印染和制药废水处理。

图2. 基于表面微电场的双反应中心(DRCs)水处理技术原理及净水效能


(二)基于多分子轨道极化形成多级表面微电场,使吸附的ECs有机分子键能显著降低,实现无需外能的条件下直接被水中溶解氧氧化断裂,引发吸附ECs连续表面裂解、水解、矿化,同时转化水分子为·OH,继而氧化水中污染物。首次发展了表面微电场驱动的有机污染物能量利用废水自净化原理(图3)。

图3. 表面微电场驱动吸附污染物裂解、水解和矿化过程及实际印染废水自净化效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并证实城市污水、饮用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碳(DOC)与微量ECs形成极性化学络合体,加强了与多级表面微电场的静电力作用,使络合体中ECs优先表面裂解、水解、矿化,发展了城市污水和天然水体中痕量ECs选择性自净化技术原理(图4)。

图4. 表面微电场和DOC极性络合驱动水中ECs选择性优先去除反应过程


相关催化剂达到吨级生产,并中试和应用于印染、造纸废水以及餐饮油污废水净化等(图5)。

图5. 基于表面微电场理论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工业生产与中试应用


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Science、Fundamental Research 等环境领域顶尖期刊和国际权威刊物上,获授权国内外专利20余项,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项目、重点项目和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


代表性成果原文链接如下: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00422100842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335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7b0654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7b0486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engg.1c0015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water.1c0033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32582100308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200812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生物医学数据成像与可视化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香港大学
韩国
深圳大学
西湖大学
化学所
南科大
北化工
新加坡国立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