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经历:某天打开邮箱,发现某某名号看起来挺唬人的期刊给你发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你发文章、审稿甚至担任编委会成员。我滴神!居然有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小心脏顿时扑扑乱跳起来。等等,先淡定,再仔细看看。咦?有点不对劲,怎么这些期刊和自己的研究领域风马牛不相及,而且总是谈钱?这究竟唱的是哪一出啊?好吧,真相就是——你很可能遇到了“假”期刊,说得更规范些,是掠夺性期刊。
何为掠夺性期刊?顾名思义,掠夺性期刊指的是这些期刊只关心怎么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而不关注文章质量、不提供应有的出版服务。至于严格的同行评议系统,呵呵,这位客官,您那么较真干嘛?
图片来源:Mike Elliott, Getty Images / iStockphoto
鉴于掠夺性期刊严重败坏了整个学术出版的风气,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心理学研究所负责人Katarzyna Pisanski携手几位同仁,历时两年,精心策划了一场 “钓鱼行动”,希望揭穿那些掠夺性杂志的真面目。
为了演好这出戏,Pisanski等人颇花费了一番心思:他们捏造了一位名为Anna O. Szust的女科学家的身份——有趣的是,Oszust在波兰语中意为“骗子”。“她”有学位、作品,甚至有自己的Academia.edu、Google+和Twitter账号,有编写著作的记录(书名是瞎编的),如今就职于波兰一所大学(有个人主页,但只能直接通过假简历中的链接访问)。好了,披上这些伪装,调查者们让“她”向一众期刊发出申请,谋求编辑一职。
之所以选择申请编辑这个职位,是因为对于一份学术期刊来说,编辑绝对举足轻重。编辑会对来稿进行把关,决定是否予以录用,由于科学的严谨性,该职责往往是由业内有一定造诣的资深人士来承担的。
说实话,尽管已粉饰了一番,要成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Szust提供的东西其实还差得远。从“她”的大作来看,没有一件曾被Web of Science或Scopus databases这样的权威数据库收录,也没有说明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什么文章,更没有过参与同行评议的经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甚至会发现简历中出现的号称出版过其作品的出版社都是假的。实在是太离谱了!
嗯,就算再假,好歹也有了个身份不是,接下来,该给期刊们发申请信了。该选择什么样的期刊呢?考虑到代表性,Pisanski等人选择了三大类期刊,分别是:JCR期刊、开放获取名录(DOAJ)期刊、“Beall黑名单”期刊(这份黑名单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图书管理员Jeffrey Beall制定的,列出的出版商或期刊均有掠夺性嫌疑,诡异的是,后来这份黑名单消失了,原因不明)。接下来,Pisanski等人请两名不知情的研究生在这三大类期刊中均随机选取120种作为样本,这样一共是360种。好了,一切就绪,下面就可以发电子邮件申请了!
OK,申请信已发出,结果会怎样?
答案揭晓:1. JCR期刊:全部拒绝;2. DOAJ期刊:8种成功;3.“Beall黑名单”期刊:40种成功。
对比鲜明!
求职情况一览。图片来源:Original analysis by P.S. et al./Nature
在这里还得交代一下,Szust往往是在几天内甚至几小时内就收到了答复。几乎没有一种期刊质疑过“她”的履历,也没有尝试去联系“她”的学校或研究机构。还有15种“Beall黑名单”期刊、45种DOAJ期刊、48种JCR期刊给了回复,不过并没有给Offer。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体会体会发给Szust的接收信或者拒信都是怎么说的吧:
接收信:
“作为编辑,你自己不在我们杂志上发几篇文章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你有心运营一种新期刊……只要是经你手的,你可以有30%的提成……”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担任本刊主编,您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拒信:
“想当编辑,光发个简历可不行,你得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雄厚的研究背景……”
“想成为我刊编委会成员,你得先审几次稿,如果表现不错,我们自会向您发出邀请……”
“你的研究领域与本刊不匹配……”
令人气愤的是,部分期刊可谓掉进了“钱眼”里,一些要求Szust缴纳费用(有一家要求“她”缴纳750美元会员费,后来又将这一数字减至650美元),或者提供一笔捐款(比如说50美元),只有这样才能考虑给“她”编辑一职。还有一些期刊鼓动Szust举办研讨会,然后以此为名让与会者付钱发文章。还有一个出版商承诺可以把赚的钱四六分成。总之,绝对是乱象丛生。
事实上,Pisanski等人的钓鱼行动并非没有过先例。2013年,一个名叫John Bohannon的记者曾将一篇杜撰的论文投给304种开放获取期刊,要求采纳并发表出版。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有157种期刊接受了这篇论文,表明这些期刊要么没有严格履行同行评审,要么其审稿人水平糟糕透顶。得提一下,如今“开放获取运动”(open-access movement)正如火如荼,虽说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某种程度上却沦为了一些不良出版商的保护伞。Pisanski等人此次的调查范围要更广泛一些,除了开放获取期刊,也包括了一些其他期刊。
令人忧心的是,眼下掠夺性期刊生长得极其野蛮。截至2015年,在这类期刊上已经发表了超50万篇论文;而到了2016年年底,“Beall黑名单”上的可疑期刊数目已达到了约1万种,几乎可与DOAJ期刊和JCR期刊相比肩。其中一些背后的主子还是产业界巨头。 不得不承认,掠夺性出版如今已将各种利益关系杂糅在了一块。
尾声
Pisanski等人表示,他们开展这项行动,是希望能够激发各界对掠夺性出版的关注。然而,仅仅是关注可不行,最重要的是让想发文章的人觉得这些期刊没什么吸引力。因此,对于很多以“数量论英雄”的评估体系而言,转变自己的观念,更关注文章的质量非常重要。
Pisanski等人并没有公布他们调查的这360种期刊的名称,原因有二:一,很多掠夺性出版商会故意选择与知名期刊相似的名称;二,问题要比这里显示的严重得多,他们调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因此,想要将掠夺性出版赶出历史舞台,任重而道远。
编译自:
http://www.nature.com/news/predatory-journals-recruit-fake-editor-1.21662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