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微软再玩黑科技,你的DNA能存多少高清大片?

微软再玩黑科技,你的DNA能存多少高清大片?

尽管数据存储技术近几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进步的速度,还是赶不上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产生速度,您有没有觉得智能手机的空间老不够用?曾经有人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所有数据的总量将达到4.4×1013GB,如果全用平板电脑存储,摞起来的高度,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六趟还多(http://www.emc.com/infographics/digital-universe-2014.htm )。

图片来源:EMC2


我们都知道DNA保存着物种的遗传信息,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数据载体。实际上,DNA也是一种相当高效的数据载体,所能存储的信息密度比现有的数据存储技术高好几百万倍,无论是磁存储技术还是光存储技术;而且DNA分子的稳定性也比现有存储载体高得多。那么,能否用DNA这种遗传信息载体来存储电子邮件、宝宝照片、高清视频呢?


答案当然是“可以”。最近,微软(Microsoft)的工程师Karin Strauss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Georg Seelig、Luis Ceze等人成功实现了用DNA存取数码图片。他们用无损的方式将数码图片编码成DNA的碱基序列存储在DNA中,并且随后还可以完整地读取这些信息,重新生成数码图片。他们的研究论文公布在4月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国际会议(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上

文中所存储和读取的数码图片。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该团队首先开发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将数码图片背后的大串1和0数据转换成DNA的四个基本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你怎么将1和0变成A、T、G、C真的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使用一个聪明的做法,你可以把它排列得非常密集,并且不会出太多错误,” Seelig解释说,“如果你做得不对,就会产生很多错误。”幸运的是,科学家们找到了办法,他们将数码图片的数据分割成许多小段,转换成DNA信息后,通过合成大量的DNA分子而存储起来。


更具挑战性的是后续的读取信息步骤,这时不能有任何错误,否则信息就不完整。他们的策略是在上一步的合成过程中给DNA加入类似邮政编码或地址的信息,读取时,通过搜索这些“邮政编码”信息来确定该DNA分子是否是目标DNA分子。再通过DNA测序技术,确定目标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再解码成大串的1和0数据,最终重新生成数码图片。

DNA存储和读取数据的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如果这一方法能被实际运用,那么就意味着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正在使用的大型数据中心的谢幕。研究人员通过计算估计,如今需要一栋楼大小的数据中心才能存储的文件,仅仅方糖大小的DNA材料就能够全部容纳

试管底部的一点点DNA就可以存储10 TB的数据(相当于600多部智能手机的容量)。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但是,这种方法目前也面临不少问题。首先,成本高,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其次,数据存取速度慢,合成DNA分子以及DNA分子测序,都需要不少时间。这意味着这一技术可能更适合大量数据的存档,而不是日常所需的快速存储和读取。


不管怎样,这种技术为人类利用生物材料改造数据存储设备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也许以后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作为大容量的“硬盘”,可以完整地存放所有高清视频、高清照片而不用再担心存储空间不够了。


1. http://www.washington.edu/news/2016/04/07/uw-team-stores-digital-images-in-dna-and-retrieves-them-perfectly/

2. https://homes.cs.washington.edu/~luisceze/publications/dnastorage-asplos16.pdf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多伦多
新加坡
上海师范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